本县有国家和省统一管理的中药材18种;外销中药材50多种,主要有:
山萸肉
山茱萸树果实名山萸肉,当地俗名枣皮,古代医著中亦称石枣、药枣、魁实、肉枣、汤主、鼠矢、鸡足、蜀酸枣等。
用药成分:含糖类和有机酸类,其性平,味酸、涩,无毒。其果实含山茱萸甙或番木鳖甙、皂甙、鞣质、维生素A、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等。
功能:壮元气、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蜕,安神,通窍,明目强身,增加胃酸,帮助消化,助脾,古称健胃强壮药。
主治肾虚、耳鸣、耳聋、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月经不调、除风逐气、破症结等症;并能抑制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利尿和降压及防癌作用。
山萸肉是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桂附地黄丸、益明地黄丸、济阴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的主药之一。
生产:佛坪山茱萸,历史悠久。据陶弘景《名医别录》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九月、十月采实”。《本草经集注》亦载:“山茱萸生汉中山谷”。
佛坪为汉中地区山萸肉主产区。与国内其它产区对照鉴定,本县山萸肉具有果大肉厚、色红油润、药味纯正、病虫害少等特点。
建国初期,全县秦岭南部地区仅有山茱萸树90余株,1965年有1250株;至1970年发展到11255株,年产山萸肉300公斤(干果,下同)左右。70年代,中共佛坪县委书记李子良到各社队勘察,动员农民大栽山茱萸;1972年10月,县药材公司经理田维刚带领干部职工,背上粮食、被褥到彭家沟村金家坪,帮助群众栽山茱萸39亩。此后,全县逐步推开。1974年,全县栽山茱萸25000多株,420亩。
1975年,中共佛坪县委提出“把佛坪县建成天麻基地枣皮县”的口号后,层层动员,社、队利用闲地和荒地栽植,汉中地区药材公司、县药材公司从资金、种籽、技术等方面协助。至1976年,全县有山茱萸树67100株。1978年,中共佛坪县委书记杨树鼎、县长王泽厚,继续组织山茱萸的栽植培育。当年,全县栽山茱萸2050亩,县药材公司收购山萸肉2216公斤。1980年,中共佛坪县委第四次代表会决议:“力争当年户均栽山茱萸50株,尽快实现枣皮基地县”。省、地药材公司拨给扶持费3.2万元。县药材公司调运、收购、发放山茱萸种籽1580公斤,育苗32亩,组织调运树苗20万株,栽植3215亩。当年,县药材公司收购鲜山萸肉36261公斤、干山萸肉202公斤。
1980年12月,佛坪县山茱萸科学研究所成立,从事山茱萸的科研工作。1975~1984年,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民政府组织县药材公司、农委、科委等部门40多人次,先后到周至县花耳坪、丹凤县、河南省西峡、内乡、安徽省六合县、浙江省临安县等地学习考察山茱萸生产、管理、加工等技术。1981年,县药材公司组织普查队,对全县山茱萸生产情况进行普查;聘请咸阳中药研究所技术人员为顾问,培训人员,传授技术。在全县推广山茱萸育苗技术,提高出苗率,将育苗周期缩短为1~2年。1982年,县委、县政府颁布《关于保护山茱萸生产的通告》,鼓励农民大栽山茱萸。是年3月,陕西省药材公司在本县召开全省山茱萸生产管理经验交流座谈会,推广经验。至年底,全县山茱萸发展到279252株。县药材公司1974~1982年协助西岔河乡磨石沟村,在海拔1300米以上的土地梁建起200亩枣皮园。
1983年,县药材公司送山萸肉样品去中国药材总公司科技处,经直观鉴定,佛坪山萸肉质量为全国最优。同年9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农牧渔业局、林业部、商业部、卫生部将佛坪县确定为全国山茱萸栽培基地县。
1976~1987年,省、地药材部门及县政府、药材公司,先后投放山茱萸扶持款13万多元,提供种籽17000公斤。至1989年,全县有山茱萸9000多亩,约170多万株,其中挂果30多万株,年产干枣皮35000多公斤,按社会自由交易价计,年收入约300万元左右,农户人均100元左右。
党参
用药价值:以根入药,根含皂甙、菊糖及微量生物硷,其味甘苦,性温,有微毒。具有益气补虚、补脾、温中、安神、定喘功能。主治痨伤体弱,四肢无力,虚寒泄泻,心神不宁、心悸气短,咳嗽痰喘、口干、脱肛、子宫脱出等症。
生产:从清代起,全县各地均有种植,以上沙窝“天华山党参”质量最优,其特点为独根、皮松肉紧、断面呈黄色、菊花纹,皮呈螺旋状。清代至民国时,环绕天华山的大混人坪、小混人坪、火烧坪、牛角湾、梳子厂、兴隆湾、天板梁、蓼叶坪等处为党参种植基地。建国前,教场坝药农李启衡在天华山种植、加工党参,远销西安、上海、郑州、广州等地,年销5000至6000公斤。
建国后,1951年11月,佛坪县贸易公司陈家坝党参加工厂建立、收购、加工、销售党参。此后,党参发展缓慢。1962年,县药材公司收购党参仅20公斤。
1963年,县人民委员会从贫困队补助款中拨出5000元,支持各生产大队购买党参种籽种植。该年,大古坪、彭家沟等生产大队种植党参240多亩。上沙窝生产大队在天华山种党参57亩,3年见效,但因管理不善,逐年衰退。县药材公司1978年收购党参835公斤;1980年收购14公斤;1983年收购127公斤。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