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境内泉水甚多,数以千计,较大者有:
温泉:在县城东南10公里温泉乡郭家湾村北,南靠凤凰山,西接马鞍山,带养水,映汉江,古已有之。《水经注》沔水条载:汉水“又东右会温泉水口。水发山北平地,方数十步。泉水沸涌,冬夏汤汤,望之则白气浩然,言能瘥百病云。洗浴者皆有硫磺气。赶集者常有数百。”今池水在养水西南侧数百步,水先入养,由养入汉。勘探证明热水埋藏浅,水量大,温度高,开发方便。据郭家湾4号钻孔资料,热水主要赋存于66至89米硅质岩中,其上被泥质角砾岩(断层角砾岩)覆盖。具有良好的隔水隔热条件。水头高出地表2.5米,水温58.2℃,抽水降深5.68米,涌水量3169.8吨/日。4号孔西228米处另1孔,深243.76米,水位埋深1.12米,水温55℃,抽水降深5.25米,涌水量2622.84吨/日。水量较丰富。但据试验,当西孔抽水30分钟后,4号孔水位速降,不再自流,至48小时以后,下降4.32米。两孔单独抽水,虽水量都较大,但实为互相连通的一个水源,故地下热水资源计算,只能以1个孔实际出水量计算,即每日3169.8吨。按一般规律,若降深增加,出水量将会更大。
地下热水化学成分与一般地下水有明显不同。水化学类型为HCO
3.SO
4-Ca型水,矿化度0.48克/升。含Sio
20.028克/升;氟0.04克/升,达到硅、氟水标准。并有较浓的H
2S,含氡射气3.5-4.7埃曼。经汉中地区环境保护局、县卫生防疫站测定为高热医疗矿泉。水含氟不宜饮,“常饮则齿焦黑”。泉周围地温较高,稻、麦、蔬菜比它处早熟旬日,尤以葱、蒜为最。长期洗浴,对皮肤病、关节炎等有一定疗效。
青龙泉:在县城东北18公里的团庄乡杨家湾村,沿山前断裂带涌出,属地下热水,水温22℃。流量13升/秒,矿化度0.186克/升。为重碳酸钙型水,可灌溉农田数百亩。
金泉:在县城东南25公里金泉乡雍东村,广山之阴。属天然淡水泉。呈圆形,直径4米、深3米,泉底向外涌水,流量约84.1升/秒,附近人民生活及农田灌溉皆靠此水,灌溉农田300余亩。明代前已发现,旧志早有记载,道光年间《褒城县志》记日“冬夏不涸,三泉并列,沫跳如珠”。
墓底泉:又称没底泉。在县城东南15公里金泉乡墓上村。古时掘墓出之。泉水甚旺,流量25升/秒,灌溉数百亩。
漩水坪泉:在县城西27公里铜钱坝乡漩水坪村,三泉涌水,合成一滩,漩涡翻腾,地因以名。泉水绕山而下,灌溉农田数百亩。
高家泉:在县城西6公里定军乡沈家沟村,汉惠渠南干渠首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