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4年(1935)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向东、向西各约200米,为半边河街(现江滨路),后由四方街向北延伸100余米后,修建了东西横向街道,构成上、中、下、环、后5条街。25年(1936),扩建南北2条大街(今解放路)。川陕公路通车后,将公路经县城北三道河(今农业机械管理站)至柳黄沟(今县城通省硬质合金工具厂公路口)加宽,形成北关大街(今和平路)。当时街道为土路,城区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15公里,因无具体规划,又无专人管理,房屋参差不齐,货棚乱搭,摊点乱摆,垃圾乱堆,污水横流。26年(1937)在鸭儿塘挖排洪沟1条,将城内污水引入汉江。
解放后,县城市容逐步变化。现街道平坦、宽敞,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铺设了自来水和排水道。街道两旁栽上了树木、花草。1987年县城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0.8公里,总面积1.34平方公里。
县城主街3条:一是解放路,处县城中部,北起和平路,南至四方街,全长405米、宽14米,为渣油路面。商店、饭馆、旅社、理发、缝纫、医疗等服务性单位多集中在此。城关镇政府、县轻工业局等驻此街。二是民主街,处县城中心,东起汉中地区运输公司汽车站,西至中出街,办600米、宽10米,亦为渣油路面。中段与解放路成十字交叉沿街商业,服务设施也较多,原为县城繁华地区。驻有县商业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三是和平路,东起中医院,西至县三中,全长2公里,1979—1982年由原9米宽拓至26米(人行道每侧6.5米),渣油路面。两侧百货、五金交电、饭馆、旅社、理发等商业服务行业亦多,是今日县城最繁华的街道。自东向西有县电力、粮食、财政、税务、邮电局,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人武部、县委、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等国家机关和县工商镶行支行、保险公司等单位。
小街道有9条:①新华街:处县城南,西侧,东起水井巷,西至棉花街,全长450米,宽5.5米,碎石路面。②劳动街:处汉江河旁东侧,东起箭道,四至四方街,全长425米,宽5.5米,碎石路面③西关街;处县城西,北起农贸市场,南至汉江北堤,呈丁字形,长300米、原宽“4.5米,碎石路面。1984年拓宽至8~20米,渣油路面。④中山街:处县城西南东起民主街,西至西关街,长165米、原宽4.5米,碎石路面。1984年拓宽至5米,渣油路面。驻有县广播电视局、县农业银行支行、汉惠渠管理局等单位。⑤江滨路:处县城南汉江北堤,东起县肉食公司,西至县三中与和平路交汇处,长2040米、宽16米,其中水泥路面1500米,余为沙石路面。⑥二中路:处县城北。南起邮电局,北至县二中,长800米、宽20米,碎石路面,1984年将邮电局至联盟村大路交汇的400米碎石路铺为渣油路面。驻有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劳动服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协会、教师进修学校、县交通局、县计划生育委员会等、⑦西关北段路:南起和平路,北至农贸市场。长约150米、宽9米,另两边人行道各5.5米。1983年修通,1985年改土路为渣油路面。⑧农贸市场南环路:西起农贸市场,东至城关一小,长250米,宽10米,1983年修通,1985年改土路为渣油路面。各街道还有巷道相通,西关至东关的主要巷道有:环街、水井巷、豆芽巷、陆家巷。⑨和平路北通陕西省硬质工具合金厂路于1977年和1987年两次加宽、共长2000米、宽14米、驻有县防疫站、药检所、县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单使。
1979—1985年,在拓宽街道的同时,对主要街道的人行道还铺设了道砖和路牙。1983年整修了电影院和国营旅社之间0.22万平方米的广场,建有花台和喷池。
1982年修通勉汪公路南端的县汽车修配厂至汉江河堤路,长500米、宽12米,碎石路面。
1957年,解放路、民主街架设木杆弯管电灯11盏,每盏60瓦。1960年在和平路、中山街、劳动街、新华街、水井巷安装木杆100瓦路灯64盏。1972年,将木杆换成水泥杆,和平路的灯换成每盏300瓦。1977年10月,城内路灯84盏,总功率6300瓦。1978—1979年,和平路、解放路的36盏灯更换为枇杷型高压汞灯,每盏250瓦,二中路口5盏普通灯更换成汞灯,每盏125瓦。1982年县城路灯100盏(包括延伸灯数),其中汞灯49盏,总功率1.59万瓦。路灯控制原为人工闸刀,全城3个,分设在县政府门口、解放路钟表店门口、民主街西头丁字路口,专人负责。1980年2月,改人工闸刀为光电自动化控制,有专人维护路灯和检修安装电器。
50年代在四方街始建公共厕所,后不断增加。1987年县城建有公共厕所7处(其中4处为无蝇厕所),总面积0.1万平方米。
1983年,开始在主要街道两旁设置果皮箱、痰盂、垃圾桶,街道清洁由城关镇清洁队负责,每日定时打扫卫生和清理垃圾。1984年添置垃圾车1辆、洒水车1辆,垃圾桶18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