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通讯
(一)新闻、报纸: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姚守先主办《白话报》,是为本县办报之始。该报最初用油印,以后改进为枣木活字版排印。民国11年(1922)3月,西乡旅外同乡会在北平(今北京)办《西乡》报,版面为16开纸,每期7版,刊载有关时政及地方动态的文章,传入本县不少(20年春停刊,25年元月复刊,旋复旋停)。18年,县教育局主办《民铎报》,每周石印1张。次年又编印《教育半月刊》。20年2月,本籍在南郑(今汉中市)各中学学生办《民衷报》;孙丘园、董伯侃主编了《朝阳报》,均为油印小报,年底停刊。21年,王绍烈等3人主办《民意报》,每期4开两版,手写石印,内容一半为本省、本县要闻,另一半为副刊及评论,始为5日刊,后改为3日刊,发行量约300份,曾得到中华邮政总局认可为新闻纸类,次年停刊。26年,民先西乡分队创办三日刊《抗战呼声》。27年寒假期间,西乡旅汉同乡会在南郑办刊物《怒潮》(主编张养吾),只出创刊号。28年,刘继述主编《西乡简师特刊》(石印),发至各区、乡学校,宣传抗日。同年民教馆成立《西乡民报》社,32年更名《西乡日报》、《西乡报》(三日刊),改由国民党部兼办,该刊为石印,36年裁撤。
建国后,县委宣传部自1951年开始,指定专人抄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日发布的新闻,然后油印下发县级单位。当时收音机尚不普遍,汉中的报纸(时名《南郑报》)一般要3天后才能读到。因此,油印简讯成为当时机关干部了解新闻、时事的重要资料。
1956年,中共西乡县委机关报《西乡报》创刊,版幅4开双面,铅字排版,发行面扩大到全国十多个省、区,主要是本县农村基层,对农业生产起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年发行量曾达50多万份,至1962年元月停刊。
1965年6月,县委又创刊《支部生活》,次年元月停刊。
(二)通讯报导:从1950年起,宣传部门在全县培养了一支为党报、党刊写新闻报导的通讯队伍。50年代,较为活跃的通讯员有20多人,每年被《陕西日报》、省广播电台用稿45篇以上,《汉中日报》用稿250篇以上。其中李彩文采写的《冲破封锁线》一稿,被《人民日报》采用。
60年代初期,通讯报道队伍发展到30多人,写稿和用稿量保持50年代后期水平。“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新闻报导一度中断。70年代,全县每年被省报用稿20—30篇,省台用稿约20篇,汉报用稿300篇以上。李祥德采写的《红军路上的乡邮员》被新华社采用,《书房大队降低粮食成本》经新华社采用,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80年代以来,通讯队伍发展到40多人,每年被省报采用30篇以上,省台采用20篇以上,汉报采用400篇以上。1983年,《汉中日报》采用西乡稿件是历史上最多的一年,达492篇。1984年,汉中报用稿405篇,省报用稿65篇,省台用稿50篇,中央报刊用稿8篇,其中李荣卫采写的《养鸡下蛋,培养税源》,被新华社、《人民日报》采用。周化卿采写的《少年英雄赵礼虎》被新华社《每日电讯》刊用。
二、广播
西乡无线广播,始于民国26年(1937),当时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在本县建立收音室,西乡简易师范学校亦有一部收音机。“七·七”事变后,县民众教育馆用一部七灯收音机每夜抄收新闻,翌日刻印简报散发,传播抗日战争消息。此后,民间相继有人自装矿石收音机,有的从外地采购零件装配一至三灯收音机,也有直接购回三灯或七灯成品机的。县人通过无线电波,既可公开收听国民党中央电台的广播,亦可暗地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
建国后,省、地几次给本县机关、学校配发新型收音机。60年代中期,国营商业部门开始销售收音机,销量逐年增长,最多的1981年,全县销售电子管收音机43部,晶体管收音机4714部。
有线广播始于1956年,是年8月1日成立西乡县广播站,配有500瓦扩大机2台,20马力柴油发电机1台,最初仅在县城装设0.1瓦舌簧喇叭,渐次发展到杨营、葛石、板桥等郊区。广播站每天播音3次,主要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省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自办节目少而且不经常。1958年,广播站与西乡报社合署办公,本县新闻稿件由报社供给,自办节目相应增加。1962年元月《西乡报》停刊,广播站开始自采自编,自办节目时间由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增至半个小时。同时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网路,架设讯号长线,并借用邮电局电话线,从各区邮电所以下安喇叭,全县有12个公社能够听到县站节目。“文化大革命”前期,自办节目停止,只行转播,后期恢复,并有改进。1969年,中苏边境形势紧张,战备气氛趋浓,促使有线广播大发展,先后建起杨河等区、社放大站,讯号专线加快延伸。至1982年,共建成放大站42个,专线长达213杆公里,小喇叭3.9万只,按每户1个小喇叭计,已占全县75177户的半数以上。但由于管理上的弊端,线路维护多不落实,城乡广播网路大为缩减。1984年底,喇叭入户率降到28%,讯号专线减到120杆公里,通播率和音响率均在60%左右,只有15个放大站能够接收县站节目讯号。1990年试办调频广播,情况逐步改善,喇叭入户率明显上升。8区、37个乡建立了广播放大站,237个村通了广播,5.14万户装上喇叭。广播线路达2818.2杆公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