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山岭稠叠,河溪错综。先民披荆斩棘,开辟道路,陆有八道,水有四路,虽陡险崎岖,而四境可通。长期以来,陆路运输以肩挑、背负、畜驮为主,水路有汉江、牧马、泾洋、子午等河流可通航运。民国25年(1936),汉白公路汉安段通车至西乡,始出现现代化交通工具,同时胶轮马车和人力架子车亦开始使用。
解放后,交通事业迅速发展。50年代先后建成西镇、茶高、城峡等公路,以及杨河、白龙、桑园、廷水、骆家坝等乡8条架子车路。70至80年代,又先后建成堰洋、沙廷、西碾、峡大、杨高等17条公路。1990年,全县有公路里程591.4公里,其中干线162.7公里,支线(县乡公路)380.7公里,专用线48公里。46个乡镇65%的村通了汽车,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公路网络初步形成。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各种交通运输工具逐年增多。60年代初,全县仅有汽车2辆,1970年县运输公司成立,单位车辆开始出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运输户应运而生。1988年底,已有各类汽车401辆,拖拉机1309台,三轮、轻便摩托车520辆,机船43只,木帆船25只。1972年10月,阳(平关)安(康)铁路通车,进一步促进了本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