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县素称药材之乡。已被利用的药用动、植物种属计8门14纲22目287属349种,唐代列为贡品的有丹砂、秦椒、枫香脂、麝香、雷丸等。清至民国年间,全县中药铺约计百家,其中县城36家,农村60余家。著名中医多与药铺结合,坐堂诊病;多数中草医则走方入户诊病。民国元年(1912),西医西药开始传入本县。抗日战争开始后,安康建立卫生院一所;从沦陷区流入医务人员和退伍军医,相继开办诊所或单独行医,安康西医西药趋于兴盛。因多集中在县城,农村集镇仅有私人诊所8家。 在旧中国的漫长岁月里,卫生事业发展缓慢,疟疾、疥疮流行,天花、麻疹、乙型脑炎、伤寒、痢疾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危害较大的地方病有甲状腺肿、麻风、黑热病、性病等。民国二十八年(1939)霍乱流行,死人如麻,棺材售罄,有的全家灭门,个别村庄无一幸免。 建国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发展卫生事业。1956年已形成县、区、乡、村四级医疗预防网。1985年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区中心卫生院12个,乡级卫生院95个,农村医疗站261个,接生站595个,个体开业医生76人。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除害灭病同爱国卫生运动紧密结合,各种流行性疾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