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地处川、陕边界巴山北坡,居住分散,经济窘迫,教育落后。清道光十年(1830),城内北街始创岚河书院,后称高等小学堂。清末,全县有高等小学堂1所,初等小学堂20余所。科举时期,全县考中庶吉士1名、进士2名、举人8名、贡生12名。
民国初期学堂改称学校,相继创办乙种农业学校、女子国民学校,半日制学校。民末,全县初级中学1所、中心国民学校(高小)13所、保国民学校(初小)70所,在校学生4910人,不到学龄儿童的三分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40年艰苦奋斗,教育事业有较大发展。1989年,全县有完全中学2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8所,在校学生3777人,比建国初增长76倍;完全小学89所,初级小学250所,在校学生21452人,比建国前增长20倍。但是,由于本县经济基础薄弱,办学经费紧张,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近几年来,各地大力开展集资办学,办学条件虽有明显改善,但到1989年底全县中小学还有危房面积421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