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县防治疾病素以中医为主。清道光初年,医术高明的朱自新被兴安知府聘为府衙官医,遂迁府城,收徒传艺。民国年间,本县东路王子楠、谢辉门、王荫之、段晓堂、段只戈、段淑英、王子纬、王子绩,南路祝甲廷、郑子高、姚佩峰,西路罗杰成、熊施豪、侯翰封、魏南轩、陈子南、曹孔青、许明新、郑甫豪、喻海峰,北路黄隆麟、黄治文、黄治武、龚北垣、县城娄少屏、陈可庄、翁寿龄等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一代名医。民国初、中期,东路名医竟有7人行医省城,落户西安。民国时期,药铺皆营中药,其兴衰沉浮,除名医支持外,靠药净质优、色鲜清香、切片规格、制作精细、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医德、医术相竞争。本县药工能制多种膏、丹、丸、散的有盛国维、朱进亭、李寿林、李道超、惠成业、李西轩、刘寿安、高有祥等人。其中首推高有祥,善按祖传秘方熬制膏药,制作乌梅丸、地黄丸、肾气丸、附子理中丸、香连化滞丸、六合定中丸、香砂养胃丸、黄莲上清丸、三黄败毒丸等20余种糖丸和水丸,还会制作一捻金、六一散、七厘散等10多种散剂。他制作的膏、丹、丸、散,以用药地道、炮制精细、火候适度、色鲜纯净而闻名。三十八年(1949),全县有药铺38家,其中,营业正常的21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医中药的继承和发展。1951年7月,县、区相继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1955年,县卫生院设中医科室,着手组建乡卫生所。1956年,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中医代表会,号召西医学中医,建立统一处方笺制度,并抽调9名中医成立中医验方整理会,发掘整理中医学遗产。1962年,县医院老中医带徒弟开办中医培训班,并抽熊明朗整理本籍老中医陈可庄医学遗产。1965年,成立岚皋县卫生学校,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中医药人员。1966年,安康地区医院张志让带领28人的医疗队,深入本县各区卫生院举办1~2年制学习班,传授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治疗技术。1969年,解放军总后勤部7人组成的医疗队,到本县东风(今佐龙)、民主、城关、花里等区,举办赤脚医生短期培训班,传授针灸和新医疗法。1975年,西安市中医院蒋天德带医疗队12人,以民主区为重点,培训中药调剂。1957~1986年,中央、省、地三级13个单位派赴本县15个医疗队146人,县医院派出8个医疗队45人,为山区人民防病治病,培训基层医疗卫生骨干力量。1989年,全县53个医疗单位均设中医和中药专柜,中药品种在360味以上,实行中西药结合诊治疾病;全县中医药人员194人(个体中医13人),占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