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中,先民使用的弓箭和很多样式不同的箭头,是当时最先进的狩猎工具,以后成为体育竞技中的一个项目。民国时期,灞桥境内体育活动主要有武术、篮球、象棋、体操、拔河、秋千、跳绳、踢毽子、搁方等。尤以武术最为活跃,西渠村的贺万庆,群众称“黄毛”,擅长流星,在灞桥地区颇有名气,逢农村古会便有他的武术表演,建国后,1952年参加长安县第一届全民运动会,获表演奖。狄寨乡庞家村庞志杰从小随兄学艺,武术功力进展神速,建国前已成为西安武术界的佼佼者。他通晓华、查、炮、洪、翻子、劈挂、地淌及形意八卦等各种拳路与器械并能有效地将长拳与太极融为一体,他的红拳更为突出,在当代众多的武术流派中,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陕西地方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在庞志杰兄弟的带动下,庞家村习武之风一直盛行不衰。体育游戏在群众中最为普遍的是搁方、象棋,学校盛行篮球、跳绳、长跑、踢毽子、拔河等体育活动。1958年,大搞“全民体育运动月”活动,群众体育出现建国以来的高潮,以篮球最为普遍,新筑、灞桥、熊家湾等地有7个农民自发建起的灯光球场。1960~1965年12月底,区体育工作出现以纺织城为中心,以驻区10余家大中型工厂为主体,以篮球为主要热门项目的职工篮球竞赛高潮,农民篮球活动亦趋活跃。1966年1月~1969年12月,“文化大革命”中,体育工作瘫痪。1970年1月~1980年3月体育工作由郊区体委管理。1980年区体育工作以群体、训练、竞赛为中心积极开展活动。灞桥区在1982年西安市第八届运动会,1984年西安市第九届青少年运动会,1986年西安市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均获得较好成绩。在1988年西安市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1990年西安市第九届运动会获第三名,迈入西安市体育三强区县。1981年,灞桥区被评为西安市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86年被授予西安市体育先进区称号。1988年,被授予陕西省业余训练先进单位称号。1992年,区体委被西安市评为区县体委一等奖。1993年,区业体校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1980~1993年,区63人21次破陕西省西安市44项最高纪录。向国家、省、市、军区、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05名,培育并形成射击、举重、摔跤、柔道、田径、航模6大优势项目。尤其是射击1983~1993年蝉联西安市青少年射击赛团体冠军。区中小学生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体育统计、职工冬炼、业余训练,皆为西安市体育先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