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上运动
泛舟、竞渡 据《西京杂记》汉代昆明池经常进行盛况可观的泛舟竞渡活动。唐代曲江池泛舟竞渡甚为当时达官显贵、骚人墨客所喜爱。宋、元时期,长安兴庆宫中的兴庆池一直是水上游乐场所,直到清初干涸为止。
解放后,长安利用马厂水库、韦曲水库、翠华山水湫池,配备各种游艇40余艘供游人泛舟游乐。
游泳 1972年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横渡长江五周年,在王曲马厂水库组织工人、民兵、学生、干部1000余人举行泅渡活动。以后连续三年均组织横渡水库活动,还在滦镇203研究所多次进行游泳比赛,并选拔组队参加西安市运动会。1980年后,504所、205所、风雷仪表厂、韦曲镇等建起游泳池,参加游泳活动的人越来越多。1989年西安市少儿游泳赛,长安县获得第六名。
第三节 体育游戏
百戏 秦、汉时称“角抵戏”“角抵奇戏”,诸如舞蹈、音乐、弄丸、弄剑、扛鼎、转石、履索、柔术、顶竿、驾车、射箭等。据《唐会要》载,唐时百戏有跳铃、掷杈、透梯、戏绳、缘竿、扛鼎……断手足、剔肠胃之术。唐武德年间(618~626年),长安城开设百戏教坊。唐太宗李世民与东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渭河便桥相会立盟,会盟中举行规模盛大的百戏杂技表演会。北京故宫博物馆珍藏的《便桥会盟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精彩场面。
拔河 古代叫做牵钩、拖钩或强钩。唐代诗人张说《奉和圣制观拔河俗戏应制》云:“今岁好拖钩,横街敞御楼。长绳系日住,贯索挽河流。斗力频摧鼓,争都更上筹。春来百种戏,天意在宜秋”。可见唐长安城中宫廷拔河运动盛行。兴庆宫拔河比赛绳长达百丈,人数上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拔河成为全县经常普遍开展的一项活动。
秋千 汉唐时荡秋千已很盛行。《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记载:“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唐代长安城“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秋千。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唐王冷然《寒食篇》)。荡秋千在民间一直延续不断。解放后,广大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尤为喜爱。清明前后,农村多立竖秋千,争相斗趣。学校、幼儿园、公园及游乐场所多备秋千,供少年儿童玩耍。
其他体育游戏 (1)爬竿、爬绳。主要在学校课外活动中开展,有些学校还列为体育锻炼达标项目。(2)跳绳、跳皮筋、踢毽子。在小学里倍受少年儿童喜爱。1983年,长安曾举办第一届小学生“三跳”运动会。之后又连续举行四届。1986年12月28日第四届小学生“三跳”运动会,有140人参加。(3)跳拱,又叫“跳山羊”。玩时一人弯腰,双手压住膝盖,尤如体操器械中的山羊,称之为“拱”。跳拱者排队依次分腿腾越“过拱”,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乡间儿童乐之。(4)捉迷藏。传说始自唐玄宗长安宫中,现在多为儿童娱乐方式。(5)搁方。大体分为六步方、五步方、顶方(顶牛)等,席地画一方格,随处可行,农村多见。
第四节 体操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安学校始设体操课,初仿日本学制,内容多为步伐、队列、队形操练,后逐渐增加团体操、晨操、徒手操、哑铃操、藤圈操、旗操及木马、单杠、双杠、跳箱等器械体操。
竞技体操和技巧运动 1954年,长安师范成立第一支技巧队。之后,长安一中、黄良中学也相继成立。开展项目主要有技巧运动、叠罗汉、单杠、双杠、跳箱、鞍马、平衡木、自由体操。1956年,长安在省属十三县市咸阳赛区体操比赛中获得5个单项冠军和团体总分第一名。1957年,在省直属县市藤圈操比赛中,长安县获集体第二名,杨惠民获少年全能第四名并入选省体操队。1969年“文化大革命”后,学校体操队、技巧队再未恢复。
卫生体操和生产体操 主要是广播体操,自1951年开始,先在学校开展,后推广到各行业。工前、工间、工后活动、锻炼。30多年来,推广国家体委公布推行的6套广播体操、6套少年广播操和一套眼保健操。
团体操 周建都丰镐(公元前11世纪)后,曾根据文王创编的一种列队作战练兵方法,配以鼓乐,戎装校阅表演,称“大武舞”。这是我国最早的大型团体操之一。唐代长安城宫廷曾出现组字团体操——“字操舞”。武则天时,在长安城中一次表演者多达900人,摆出“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岁,宝祚弥昌”16个大字。
民国时期,学校操练团体操。1941年后,每年4月4日儿童节多以学区为单位,进行表演竞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校运动会开幕式、盛大节日游行、欢迎宾客,多表演团体操。
健美操 1980年后新兴的一种健身操,多为老年、妇女锻炼项目。1986年,驻县504研究所,80%以上的女职工参加此项活动。
第五节 球类
足球 古称“蹴鞠”“蹙鞠”“踢鞠”等。汉时在长安城宫廷建造鞠城(球场)。唐时,蹴鞠活动由宫廷传至民间。据徐坚《初学记》记述,唐代开创女子蹴鞠,长安最甚。唐代诗人王建在《宫词》诗中记述:“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白打”是古代足球的一种踢法。
民国时期,足球活动限于学校和一些工厂。
解放后,具体委多次举办职工足球联赛或中小学生足球比赛。
1980年后,长安一、二、三中、西安造纸网厂子校、五星中学相继成立女子足球队,多次参加西安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足球比赛。1984年,女子足球正式列为市青少年运动会比赛项目,长安女队获第四名,并被评选为“精神文明先进队”。
篮球 民国期间,兴国中学、长安师范、长安一中、长安二中(即三桥中学)、府君庙小学(今细柳小学)、西安一中(抗战时迁往斗门中丰店)都有篮球场地。不少学校成立代表队,经常开展友谊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篮球运动由城镇机关、学校发展到农村。1959年10月28日,长安县举办第一届农民篮球锦标赛,全县10个公社14支男女代表队200余名运动员参赛,历时5天。事后,选拔组队参加西安市农民篮球对抗赛,长安女队获第二名。1970年后,县上每年举办农民、学生、职工篮球赛,县篮球甲级、乙级联赛也形成制度,农村部分社、队都有篮球场地。东大公社北强大队、细柳公社下店大队、杜曲公社寺坡大队、新街村和灵沼公社等还修建灯光球场。县城韦曲每周最少要组织两三次篮球比赛或表演。在西安市1974年第六届运动会上,长安队战胜实力雄厚的西安地区高等院校联队。1978年,西安市农民篮球赛在长安举行。长安男队获第二名,女队获冠军,并代表西安市参加在安康举行的陕西省农民篮球赛。1986年,县粮食局获西安市粮食系统篮球比赛冠军。1989年“五一”节,县上举办县中学生篮球赛,205所队与206所队分别获得男女冠军。
排球 民国时期,兴国中学、长安师范等学校开展此项运动。1970年以后,学校和一些工厂普遍开展。
乒乓球 民国时期,长安学校先行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普及全县,历届县运动会都把乒乓球列为比赛项目。1960年举行了县第一届青少年乒乓球大赛,在西安市第五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中,长安获女子成年组第四名、青年男女队分获第三名,队员黄明刚(风雷仪表厂)、韦长青(女、钟表机械厂)选入西安市代表队。在市第六届运动会的乒乓球比赛中,长安男队战胜西安体院、高等院校联队、郊区队、阎良队,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队员韩奎森获得男子单打第二名。
其他球类活动 马球,唐代长安风行,据《封氏见闻记》《唐语林》等书记载,太宗以后有好几位皇帝爱之如命,而且已有女子马球;羽毛球,民国末传入长安,工厂、机关、学校普遍开展,解放后,具体委于1970年后曾组织过几次比赛;垒球,解放初期,一度在学校流行;板羽球,中小学少年儿童喜爱的课外活动之一;康乐球,从学校兴起,工厂、机关多见;台球,80年代初在长安流行,1987年全县增设100多台,具体委组织过比赛,驻县风雷仪表厂曾两次获得西安市台球比赛冠军,并赴深圳参加全国台球邀请赛获第八名。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