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灞桥区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灞桥区戏剧

2011-8-30 21:38:03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秦腔]
    在区内颇受群众欢迎,其演唱形式主要有业余剧团、文工团、跑台子(木偶)、皮影、自乐班、演唱赛等。1949年,狄寨乡鲍旗寨成立自乐班社,“以戏化人”改变乡风,聘秦腔艺人于福庆为班头兼导演,后发展演职人员40余人,演宙剧目有:“血泪仇”、“大家喜欢”、“王贵与李香香”、“一贯害人道”、“保卫村政权”、“婚姻自主”等。1952年改为业余剧团,1955年聘三意社演员薛应中为导演,演出剧目有“铡美案”、“游龟山”、“五典坡”、“满床笏”和现代戏“赵小兰”等。1958年改为公社文工团,1961年与新筑公社文工团,红星公社文工团,红光公社文工团合并称灞桥区秦腔剧团,年演出百余场,1962年解散。
    1958年,国棉三厂、五厂组建职工业余文工团,有秦腔、豫剧、越剧、话剧等演出队。1958~1960年,国棉三厂职工业余文工团为群众演出38场。红旗公社文工团1958年冬为西北文化工作会议表演的秦腔大联唱《东风浩荡》,受到各级领导人的鼓励和赞扬。1966~1975年各公社举办戏剧学习班190多次,培训秦腔业余骨干300多人。1969年,郊区文艺宣传队在新筑、新合、洪庆等地演出12场,观众7000余人次。南牛寺村业余剧团经常参加市、区戏剧会演,秦腔剧《断了镢头》、《双牛记》获甲等奖。国棉四厂、三厂、狄寨乡、纺织城工人俱乐部获组织奖。1992~1993年,举办第二、三届群众秦腔演唱比赛,有36人获奖,十里铺乡李纯孝获市演唱一等奖。
    △跑台子,是以木偶形式演出的秦腔戏,群众称为“跑台子”。80年代,灞桥街农民郭自孝木偶剧团,经常为群众演出
    △皮影,又叫“灯影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古都长安。区洪庆镇路家湾村的皮影戏,源于清代距今约100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箱主名李鸡娃,大名李生成,和几位喜爱皮影和木偶的艺人组成戏班。戏班设备极其简陋,艺人自带乐器、道具,白天演出木偶,晚上演皮影。在灞桥区一直走红,能够演出30多本戏,几十出折子戏。剧目多为传统剧,如《封神演义》、《西游记》、《金碗钗》、《下河东》、《周仁回府》等。
    △有文武乐器伴奏的秦腔演唱,群众称“自乐班”。一般5~7人,只在消闲时间和遇有喜庆时演唱,因唱奏简单,易于组织,区内各乡镇均有,据统计有30余个。
    [花鼓戏]
    由商洛传入,至今已有300余年。它的主要乐器有钗、锣、梆子、铃。演唱有20多曲牌,无弦乐伴奏,只在演奏过门时武乐齐上,一般敲法是:“呛呛吃呛吃吃呛”。主要剧目有:“三娘推磨”、“站花墙”、“十八女上寿”、“小姑贤”等,流行在水流、新合乡一带。
    [眉户]
    又称“曲子戏”,也称“迷胡子”。最早不是“戏”,是农民们在农闲时的“清唱”。眉户发展成为戏剧,是在清道光年间才有了雏形,在光绪年间才有正式的戏班子。眉户起源于陕西眉县和户县,灞桥地区属中路眉户,是由长安、未央一带传来的。灞桥境内主要民间艺人有张炳义(小名羊娃)、王志俊、熊登峰等。剧目有“张连卖布”、“刘三做饭”、“寡妇改嫁”等。一般演唱只是在婚嫁、“过满月”、做寿等场合演出。由于一些老艺人的相继去世,现在区内民间很少演唱眉户。1984年,王韶之创作的眉户戏《金唢呐》获西安市戏剧节创作表演二等奖。
    [扁担戏]
    清末流行于新合地区的民间小戏,民国时期在区内其它地区亦常有演出,后逐渐普及。
    新合乡和平村,原名宋家滩,农闲时,艺人用扁担一端挑木箱,一端挑竹棍串村表演。演出时,以一根扁担为柱,撑起竹架,周围遮以布幔,便成戏台。艺人藏于幔中,以手牵线,使五、六寸高的小人点头,哈腰、舞动扭摆,做出各种动作;脚踩小鼓铜锣,为木偶打着节拍;艺人口含小哨(俗称咪咪子)吹着简单的曲调,为之配乐。“扁担戏”颇受孩子喜爱。每场表演结束,人们随心布施,丢几个小钱,便是艺人的报酬。
    [道情曲子]
    由道教音乐演绎而成的民间小戏。清末,新合乡田鲍堡村的王子年、田老二两个江湖汉子,走南闯北,学会“道情曲子”后回乡收杜彦鑫、杨宗荣等为徒,授业传艺。数年后,杜杨出师,另立班子,能背诵20多个曲目,其内容多为道教故事,如《吕洞宾当剑》、《张果老倒骑驴》等,也有反映民间风情的小戏,如:《小姑贤》、《隔门贤》等。所用乐器大多是“八仙过海”中八大仙手持之物。如:鱼鼓、夹板、三叉板、三弦、胡琴、梆子、箫、笛、碰铃等。常在庙会演唱,后多为婚、丧、寿诞助兴。建国后,杜彦鑫曾在西安市参加会演,并为西北戏曲研究院的文艺工作者传艺。
    [灞桥地区著名秦腔演员和戏剧创作者]
    李正敏:1915年3月1日,生于狄寨张李村。乳名世云,学名正堂,字艺华,艺名正敏,被广大秦腔爱好者一致赞誉为“秦腔正宗”,称其唱腔为“敏腔”,称其流派为“敏派”。其鲜明的艺术特征是:“悲中有愤,愤中藏刚,刚中见柔,柔中寓情,情中含巧,巧中出戏”。他的演唱方法是:虚实结合,巧妙运用,低处有音,高处有声,抑扬顿挫,四声分明,慢而不散,快而不赶。既以清脆、圆滑、细腻、严谨见长,又以华丽、饱满、朴实、深情出名。唱腔正派,决不卖弄。他创的腔,一旦形成,百唱如一,从不走样,达到了千锤百炼,炉火纯青的地步。梅兰芳誉李正敏为“西北的程砚秋”。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旧班主、大戏霸,遭受凌辱、批斗,身心交瘁,终于一病不起。1973年12月12日,李正敏先生含冤逝世,终年58岁。
    毛金荣:乳名“金儿”,霸陵乡毛河湾村人,1895~1937年,著名须生。(详见人物篇)
    于福庆:狄寨乡小康村人,1893~1954年,著名小生。(详见人物篇)
    赵集兴:原名随江,狄寨乡狄寨街人,1922~1945年,著名小生。(详见人物篇)
    和家彦:狄寨江村人,1898~1943年,著名须生。(详见人物篇)
    郝彩凤:(女)新筑乡西坡村人,1940年生,国家一级演员。她刻画人物细腻,表演纯熟,唱腔优美,蜚声陕西秦腔界。先后演出30多个著名剧目。1982年,被命名为省劳动模范,选为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陈尚华:男,1930年生,席王乡梁家街人。国家一级导演,从艺40多年,他执导的剧目共80多个。执导的《西安事变》被文化部评为一等奖,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放。
    刘化鹏:男,生于1920年,新筑蓝家村人,西安市五一剧团演员,著名须生,省、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在50多个春秋的舞台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嗓音高昂洪亮,道白刚劲清越,功底坚实,作派T稳。在演出之余,他还曾导演过一些剧目,著名现代剧《三世仇》是他执导的,该剧获1964年西北五省(区)秦腔会演一等奖。
    贺美丽:女,狄寨乡五坊村人,著名旦角演员,省、市戏剧家协会会员。戏路宽广,擅长现代剧,对历史传统剧也很拿手,既可以扮演温文尔雅的大家闺秀,又可以扮演个性泼辣,颇有心计的下层女性,闺阁旦、青衣旦、花旦、武旦、小旦都演得很出色。她是一个能文能武双栖式演员的典型。她的事迹于1987年被列入《秦中群芳录》,她的唱腔收录于《百名秦腔演员唱腔集锦》。
    栗怀印:1939年,生于西安市灞桥区狄寨乡栗家村,在长期的敲鼓艺术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风格:质朴流利,两腕之力寓于柔和之中。经多年坚持不懈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1名卓有成就的鼓师。
    凌光民:1923年生,狄寨乡金星村人。乳名新霁,小时家贫,13岁时入西安易俗社学戏。1938年,因连续顶替演出《青梅传》、《三滴血》、《软玉屏》三本戏而声名大振。先后演出大小本戏60余出。1959年全国戏曲会演,凌光民被选派随西北演出团工作,他把在京听到的京剧大师程砚秋的教诲和秦腔老艺人的经验结合起来,编成了“提顶松肩,气沉丹田,腰脊旋转,双目注远”的16字诀,又编制内角的几套文武组合架,并用“一、二、三、四”的节拍规范其举手投足。继而又编制外角架式,由于节奏明显,动作有序,因而好记好学。只需一周时间便可学会全部功法。西北各地的艺术团体,纷纷前往易俗社观摩、学习凌光民指导的练功。1956年,凌光民要求支援外地,经组织批准加入临潼剧团。创作演出的秦腔剧《胡家庄》获渭南地区会演二等奖。60年代,临潼、蓝田两县剧团合并后,凌光民排演的大型歌剧《江姐》,在渭南地区引起轰动。“文化大革命”中,凌光民被打成“牛鬼蛇神”。1976年,剧团恢复他导教职务,1979年,因病退休回家。
    王韶之:1936年生,洪庆田王村人。自幼酷爱戏曲,先后在郊区、灞桥区文化馆任戏剧创作干部。1958~1987年,先后创作、改编现代戏和古装戏“神笛缘”、“山村记工员”、“杏花街头”、“席筒相亲”、“金嗖呐”、“墙头记新传”等30余出,其中发表、出版、演出15出。1981年以来,多次出席省、市文代会,被评为省、市文化先进工作者。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并被列入《中国民间名人录》。

编辑:秦人
灞桥区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灞桥区旅游景点:灞桥 灞桥区旅游景点:浐灞生态区 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灞桥鲸鱼沟
灞桥区浐河公园 灞桥区纺织公园 灞桥滨河生态湿地公园
灞桥区绑子井 灞桥区汉代皇室墓葬 灞桥区车丈沟展览馆
灞桥区洪庆古冢 灞桥区三殿村墓 灞桥区洪庆汉墓
灞桥区马家沟墓群 灞桥区雾庄东村墓葬 灞桥区米家崖墓葬
灞桥区新农村墓葬 灞桥区傅太后墓葬 灞桥区高寨村墓葬
灞桥区美食 更多
灞桥区特产 更多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概况
·西安四区一港两基地
·西安市交通介绍
·西安市著名人物介绍
·西安市的地域文化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的民间艺术
·西安民俗——关中十大怪
·西安市的历史轨迹
最新更新  
·灞桥区音乐舞蹈
·灞桥区民国时期的教育
·灞桥区清末以前的教育
·灞桥区传统农具
·灞桥区人口
·灞桥区气候
·灞桥区基岩山区
·灞桥区黄土台原
·灞桥区河谷阶地
·灞桥区冲洪积平原
·灞桥区简介
·灞桥区区情基本概况
·灞桥区行政区划概况
·灞桥区自然资源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