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后,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覆盖全区。果园、荷塘、鱼池和遍及全区的蔬菜基地阡陌相连,一望无垠。区、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和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拔地而起,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比比皆是。各类公用设施相应发展,道路绿化、环境保护、市容管理等均分别达到市颁标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至1993年底,全区已建起粮油、蔬菜、百货、副食、物资等贸易市场15个。其中大明宫建材市场装有40吨地磅,300门程控直拨电话,银行、工商、税务、邮电、运输、饮食、浴池、旅馆等各类文化、娱乐、服务设施齐全,已有20多个省、市的230个厂家在此营业,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建材市场。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城乡人民住宅建设相应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进展更快。城镇住房建设呈现出由以往的单靠国家、集体建房,向国家、集体、个人筹资建房跨越;由局部分散建房向连片住宅小区发展;由简易平房向高层楼房转变。其中占地118亩,有35幢5~7层楼房的二府庄居民住宅小区,已被西安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开发居民住宅小区,先后有外地18个城市派员前来参观学习。村庄建设逐步规范,80%以上的村道已建成水泥路面,规划整齐,路灯明亮,树阴当道,环境幽雅。农村中的草舍业已绝迹,农民住房经历了由土木结构的厦房、砖木结构的机制大瓦房到80年代后期砖混结构的楼房的演变过程,住房质量不断提高。人均住房面积由1980年的8.5平方米增至1993年的29.3平方米。中高档次的庭院式村民住宅已很普遍。室内装饰也向瓷片贴面、花格门窗、彩灯吊顶等豪华型迈进,日常生活器具基本电气化。85%的村委会装有自动电话,不少农家安装了家用电话。村民住宅的时代风貌日渐显露。
在本志下限的后6年中,未央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着良好势头,经济指标番上加番,城乡建设更上层楼。1993~1999年底,全区社会总产值由25.3亿元增至143.52亿元,增长467.27%;工农业生产总值由21.07亿元增至116.35亿元,增长452.21%;财政总收入由6080.2万元增至1亿9679万元(老口径),增长223.6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83元增至3085元,人均增加1802元。在1993年全区农村已达小康水平的基础上,6年来陆续建成小康示范村53个,提前一年超额完成2000年建成50个小康示范村的规划目棵。
至90年代末,占地9.88平方公里、总投资69.76亿元人民币的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长度1235.88米、宽27米的渭河大桥,占地320余亩、上下4层、西北地区最大的北二环未央路立交桥,具有现代化大型体育比赛综合设施的城运村体育馆等当代大型建筑的建成,以及渭水园、未央湖旅游度假区、锦绣阿房宫等旅游景点的开放,使未央区辖境亦乡亦城的地区特点更加突出。
今日未央,潜力无穷,前景辉煌!
①1991年陕西省土地资源办公室核实数。
②袁指袁世凯,陆指陆建章。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