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是1954年新设的市辖区,毗邻城区,位于西安市北郊,因境内有西汉未央宫遗址而得名。置区后,区划几经演变,形成现辖境区。地理坐标北纬34°14′50"~34°26′22",东经108°47′08"~109°02′21"。辖境东至浐、灞河,与灞桥区为邻;西临漆渠河,与咸阳市交界:南隔龙首北路,与新城、莲湖区毗连;北依渭水,与高陵县、咸阳市隔河相望;西南部与雁塔区、长安县接壤。全区土地总面积262.14平方公里。
辖境历史悠久。秦至隋初,有11朝帝王在此建都,时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莽后期至南北朝期间,政权更迭频繁,都城屡遭兵燹,虽经几度复修,但因战乱不休,社会动荡,昔日古都,终成废墟。隋唐时期衍为皇室禁苑。宋代始允民众在苑区垦田,逐渐出现村落。明、清两朝,农户激增。解放前夕村落已近300。村民以农为业,世代相继。
未央现境归属多变。西周隶于封地函国。秦属咸阳。两汉时期归长安县辖。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析长安县辖地置万年县后,即随着所属县制的易名由长安(常安、大安)、万年(大兴、大年、樊川、咸宁)诸县东、西分治。民国二年(1913年)撤咸宁县建置后,复属长安县辖。自1954年9月置区以来,随着市区行政区划的调整,其建置历经6次演变,于1980年3月复置未央区。1993年,辖5乡、2镇、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近34万,其中农业人口约占2/3。
辖区地势平坦,土肥水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水产养殖,是现代化经济开发区和副食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后,全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励精图治,新型农业蒸蒸日上,乡镇企业持续腾飞,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田趋富裕,实现了由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模式向城郊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变,并正向经济强区和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文明区迈进。
(一)
“秦中自古帝王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有秦、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愍帝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文帝初)等11个封建王朝的国都建在未央区现境。
秦代所建的阿房宫、章台宫、兴乐宫及上林苑中多处宫室就在现辖境区西部。
西汉初至公元前190年秋,在现辖境内所建的汉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在一地设立国都朝代最多、相沿800余年的古代城市。汉长安城位于现境中部,横跨辖区3乡1镇,总面积34.39平方公里。四周有城门12座,各有3个门道,3途并列,可同行12辆马车,通向城内大街。城内宫殿密布,未央宫是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西京杂记》载:“记有殿台四十三所,池十三,山六,门闼凡九十五”,约占汉长安城总面积的1/7。汉长安城有商业市场9个、闾里160,排列有序,绿树成荫。盛汉时期,人口当在50万以上,街市繁华,呈现出“人不得顾、车不得旋”的盛况。汉都长安这座华夏名城屹立世界东方,与西方古罗马并列为世界文明古都,享有“西罗马、东长安”的盛誉。前人曾在这里创建出震撼寰宇的治世伟业。
西汉初期,即废除秦代酷刑,缓和社会矛盾。嗣后,又相继创立和应用了先进的“代田法”、“溲田法”等农业技术,并修筑漕渠,发展农业。文、景二帝在位期间,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国策,奉行节约,励精图治,垦辟土地,发展农耕,国事大兴,曾出现“京师之钱,累有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的国库充盈景象,被史学家赞为“文景之治”。继约在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到达中亚以及公元前3~4世纪秦人的活动范围已远及古印度之后,于公元前138年,以汉长安城为起点的“丝绸之路”的开通,第一次打开了中外通商和大范围国际交往的大门,使汉都长安成为国际性都市,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汉长安城的文化艺术事业十分发达。刘邦军队攻入咸阳后,丞相萧何即广泛收集秦代的律令、典籍、档案、诗赋、山川险图等,后收藏于汉长安城的天禄阁、石渠阁(在今未央宫乡大刘寨一带),此二阁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刘向、刘歆父子在这里整理编目的《别录》、《七略》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目录学巨著。一代史圣司马迁的史学名著《史记》也在这里成书。还有董仲舒的儒学著作《春秋繁露》,氾胜之的农学著述《氾胜之书》,天文学家落下闳创研的太初历、浑天仪,司马相如、扬雄等人所著的诗赋等等,这些中国文明史上极有价值的文化业绩均成于此。风靡一时的汉长安乐舞《相和歌》、《黄门鼓吹》、《七盘舞》,杂技《戏车》、《吞刀吐火》、《自缚自解》等统称长安百戏的文化艺术,也均始于汉都长安。
建于现境东南部的唐大明宫,楼台殿阁密布,气势宏伟,其中麟德殿为唐代帝王宴请群臣、接见国外使者的场所,国际影响颇大。中国历史上创建时间最早的唐代音乐舞蹈学府——梨园遗址亦在现辖境内。1986年,中华梨园学研究会为其树碑以志。
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昔日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虽已不复存在,但却在未央现境留下了研究古代历史所需的价值连城的宝贵财富,仅文物遗址即达40多处。其中阿房宫前殿、汉长安城墙、未央宫、麟德殿等文物遗址均属国家一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在全国区(县)中当居首位。1961年,国务院已对上述文物遗址树碑保护。未央区人民政府亦多次对其进行普查、登记,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干予以管理。自60年代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已先后对秦阿房宫,西汉武库、陶窑、桂宫,唐大明宫麟德殿等遗址进行发掘。蕴藏千余年的石器、铜器、铁器、玉器、陶俑、碑碣、钱币、竹简、骨签以及建筑物遗件等大量珍贵文物已被文物管理部门收藏。麟德殿遗址已经发掘整理对外开放。90年代初,在阿房宫前殿遗址东南侧,根据原阿房宫建筑群布局设计缩建的“锦绣阿房宫”旅游景点,已对外开放,供国内外游人观光。
上述文物遗址和出土文物,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开发未央区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