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何时传入本县无考。据史籍记载,本县最早的寺院,是东晋时的清泰寺。至唐鼎盛,境内有寺院10余处,宋代又有添建,历元明而不衰。明代州衙设僧正司管理佛教,清代沿袭。清末佛教渐转衰落。民国时期,设有佛教会。城区皇涧寺,永乐乡高庙寺,新民镇龙背山妙觉禅院,香庙乡清泉寺等处还有僧人和佛教信徒活动,以香火会为主,不复大做法事。建国后,佛教活动稀存于个别乡村。
明清州志、民国县志中记载了不少寺院观庵,经查绝大多数已废,现简录之,以备查考:
清泰寺 明《邠州志》载:“在州治南二十里,姚萇缢苻坚处。”原在水口乡上长禄村,创建当早于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元代重修,改名净光院。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21日填写的《陕西省邠县名胜古迹寺庙调查表》中称:“有神庙六座,古槐可4人合抱。”建国后,发现北魏千佛造像碑1通,1958年移置县文化馆中。寺院已废,古槐不存。
庆寿寺 明《邠州志》载:“在州西二十里官路旁。唐贞观二年建。”即水帘乡大佛寺村,旧称“应福寺”,俗呼“大佛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寺共130孔洞窟,绵延错落在400米长的陡峭岩面上。其中有佛龛446处,大小造像1980余尊。分四部分,即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尤以20米高的阿弥陀佛坐像最为壮观。农历三月八日为庙会日,游览观赏者人山人海。1981年成立文管所,负责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
高村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五十里。唐贞观间建。”又称云阳寺,原在龙高乡高村。古历正月十六日为庙会日。寺院已废,仅存宋代银杏树1株。
宝泉院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二十里。唐贞观间建。居民张志学重修,祷山得泉,涌出,浚之旧道也。得名或因于此。”又称“清泉寺 ”,原在香庙乡太宁村,明代曾重修,尤以独具一格的八角戏楼著称,农历九月十二日为庙会日。已废。
高庙寺 原在永乐乡永乐村,寺院规模宏大。唐贞观年间建。农历三月十八日逢庙会,本县、枸邑、正宁、宁县群众多来赶会。已废。
庆和院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三十里。唐贞观中建。”已废。
开元寺 原在县体育场以东。从1981年发现的唐代开元寺残碑可知:寺创建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来寺与塔毁于战乱。宋代皇祐五年(1053),又在原址重建,古塔犹存。1985年又对古塔重加修缮。
兴隆寺 又叫公主庙,在新堡子乡公主川村。唐开元年间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为庙会日。已废。
宝峰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七十里。唐建。”又称观音菩萨庙,原在西坡乡票村。已废。
陵头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六十里。唐建。”已废。
会仙观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南三十里。唐建。”已废。
画阁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南八十里。唐建。秀峰温泉,可备游赏。”原在底店乡米家寺村,已废。
洪福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三十里。宋建。”原在香庙乡司牧村。已废。
福仁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十五里。宋建。”原在香庙乡奇阜村,寺院规模很大。已废。
龙门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北五十里。宋建。”原在北极镇龙门村,已废。
云寿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二十五里。宋嘉祐间建。”已废。
清凉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三十里。宋庆历间建。”废于明代。
普照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城西南隅。宋庆历间建。”原在县体育场的西南一带。已废。
清微院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三十里。金建。”已废。
大墙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北二十里。金建。”已废。
长春观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南五十五里。金建。”已废。
观音寺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西三十里店子村。金建。”原在车家庄乡店子头村,已废。
妙觉禅院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北四十里。元至正年建。”原在新民镇龙背头村,寺院宽阔宏大,已废。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庙会日。
显应院 明《邠州志》载:“在州西门外。元名普南。洪武二十年重修,内有卜卦台。”原在西门外县教师进修学校址。元代称“普南院”,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修后更名显应院,相传苗光义曾在这里为宋太祖卜过卦,留有卜卦台。民国时因拓宽道路拆除。
崇散院 清《直隶邠州志》载:“在州东二十五里。元建。”已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