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以寺、庵为主要活动场所。据清·张志记载,三原佛教寺院建于唐代的有云寂寺(址在楼底村)、善党寺(东关以北),法华寺(县东北30里处)等。元代元统年间(1333~1335)建西观音寺(址在北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建庆善寺(县西南一里处)、南小寺(庆善寺东)。至明代本县境内寺院有18处,后多焚于清末回民起义时的兵乱中。建国后,仅鲁桥镇北清凉山上之清凉寺保存完整,长期住有僧人,少则五六人,多则十余人。其他残留的寺院如西观音寺等,破烂不堪,仅余一二僧人主持。民国时期,境内清凉寺主持僧云峰,先后收徒十余名。云峰与徒弟平日靠化缘,为超度亡者念经布施以及耕种寺院附近田地维持生计。清凉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逢会,各处僧人、信徒云集,诵经、讲经、进香、还愿等活动较为活跃。此庙会在邻近各县群众中影响深远。建国后,庙会与物资交流、文化宣传相结合,保持一定规模,延续到“文化大革命”,才告终止。云峰和尚一直为县政协委员,至1961年“圆寂”。
建国后,本县有僧人9名,尼姑1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活动被取缔,清凉寺被毁,僧尼人员全部还俗,参加农业劳动。
善堂是佛教活动的又一场所,堂主均不脱产。每月初一、十五信徒集会诵经,拜佛者以老年妇女为多。民国期间,城乡有善堂十五六处,多以诵经、拜佛、劝善为主要活动内容。经反封建迷信的社会主义教育,建国后,信仰改变,此项活动逐渐减少以至绝迹。
民国13年(1924年),“三原县念佛会”成立,接爱上海佛教青年会领导。1949年后,人民政府将城乡所有善堂均纳入念佛会,使佛教信徒有组织地从事正当宗教活动。后又正式成立三原佛教协会,下辖5个念佛会(内有泾阳县1个),21个念佛组(三原9、泾阳8、临潼1、高陵3),3个念佛堂(三原1、泾阳2),总计有会员131人。
至1990年,本县尚有僧人两名,念佛组已自动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