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革除陋习
一、破除迷信
建国前,本县人迷信鬼神,占卜吉凶方式五花八门。
叫魂 孩子受惊,啼哭不已,认为娃把魂遗了。为了把魂找回来,夜深人静时,由母亲拿一件孩子的衣物,在村子附近且走且喊:“×娃子,你回来!”后边跟一孩子随声应答:“回来了!”。一直叫到家门口,将孩子衣物放在孩子身边。
送鬼 孩子头疼脑热时,认为被某个鬼魂缠住了,母亲或祖母端一碗凉水,拿两根筷子,放在孩子身边,然后口中念念有词:你是娃他×,不要问娃了,娃身体弱,你爱吃烟还是爱喝茶,待娃好了给你送点钱去。同时,将两根筷子反复颠倒插入水中,如果松手后筷子立住,便认为鬼魂已经答应。接着,碗中水泼向门外,将碗扣在水道口,置筷于碗上。
捉鬼 旧时,本县城乡人家若遇天灾人祸,认为是“凶死鬼”闹宅。为使家道平平,便请风水先生“捻弄”,若祸事仍接连出现,就请法师、神汉或神婆捉鬼。捉鬼时,要设法台香案,由法师仗剑(桃木剑)念咒,与鬼怪厮杀(家人必须回避)。捉住鬼后,法师用朱笔传符,贴于鬼怪出没之处。神汉、神婆捉鬼,方法不同于法师,一般不设法台,只在灶前烧香请神捉鬼,且念且舞,手足并用。鬼被捉住后,再念《送神歌》送神归位。《送神歌》内容为:
恶鬼已灭家道安,诸神请你归上天;今日给你许了愿,来年猪羊献堂前;一张黄裱起云烟,清水一碗送上天。
看相 依人五官貌相来推测个人历史,预示将来吉凶祸福。建国后,经政府宣传教育,至70年代基本消亡,但80年代后又死灰复燃。
批八字 依据生辰八字(即以天干地支计时法所表示的出生年、月、日、时),推算个人命运。此俗无科学根据,但求者能得到心理安慰,所以屡禁不止。
抽签 建国前,本县城乡凡较大寺院庙堂,普遍设有签筒,内装竹签百枚,分上、中、下三等九品,刻有序号,备有签符。求签时先跪伏于地,虔诚祈祷,后双手摇签筒,即有竹签伸出筒外,求者观其序号,再与签符查对签文,以观吉凶。
由于封建迷信毫无科学依据,贻误治疗时机,以致造成病情严重恶化。甚者,病人因忍受不了巫婆神汉的摧残,当即死亡。建国后,党和政府一方面用现代科学知识教育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各类封建迷信的诱惑;一方面由司法部门集中力量,打击取缔。1963年9月15日,县上在口镇街道召开数千人打击取缔封建迷信活动大会,让巫婆李××现身说法,交待装神弄鬼的“诀窍”,自动交出神具,拆毁自建的庙堂。同时,对王××等两名以封建迷信骗取群众钱财的神汉进行治安处罚,从而有效地教育了群众。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封建迷信活动在本县绝迹,80年代后死灰复燃。1981年12月,泾干公社民主大队潭××采用所谓的“华佗显灵”术,以土坑臭水和香灰充药,声称能治百病,数十日内,邻县及附近3000余名患者到此求神药背神水,影响极为恶劣,被司法机关拘留、判刑。1987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赌博和封建迷信的专项斗争,效果明显。但看相、批八字、抽签等仍然存在。
二、禁赌
建国前,本县为商贸通衢之地,赌风颇盛。赌博的门类驳杂,形式多样,主要有抹花花牌、掷骰子、掀纸牌、打麻将等。冬季农闲时,赌风最盛,逢庙会、赶集、过节、阴雨天到处皆赌。有的十数人,多者数百人。费时误事,影响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典物卖妻,倾家荡产。赌徒中沦为盗贼,跳楼自杀者,不乏其人。民国时,曾一度禁赌,但收效甚微。
建国后,50—60年代赌博日渐减少,70年代基本消亡,80年代后有所抬头,成为社会犯罪的一大诱因。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禁赌工作。党政机关在制定行政纪律中将禁赌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有些乡村自发成立妇女禁赌会。政法部门采取突击性打击与日常性严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禁赌活动,使城乡赌风有所收敛,但仍禁而未止。
三、取缔娼妓
民国二十九年(1940),本县城内县前街和西关共有妓院10家,云阳镇5家,石桥镇3家。每家有“姑娘”(妓女的俗称)3—5人,有“江苏班子”和“河南班子”之说。妓女均为被老板买来以娼谋生的16—18岁的少女。妓院每月向警方和地方团队交纳一定数额的“花捐”,医院定期对妓女进行检查和治疗性病。
建国后,人民政府明令取缔妓院,但暗猖一度猖獗。1952年,公安部门打击处理了4家妓院的4名妓女,并教育她们改过自新,自食其力。1954年,公安部门对招娼卖淫的朱××和10余名妓女依法拘留,并依法公开处理,有力地打击了明妓暗娼活动,维护了社会治安,净化了社会风气,此后娼妓在县境绝迹。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