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时,佛教、道教在韩城相当兴盛,至明、清两代渐趋衰落,解放后逐渐消失。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清末和民国时期传入韩城,至1989年各有教堂和寺院1所,教徒若干人。
第一节 道教
道教传入韩城的确切年代无考。老城东关的清微观建于宋乾道九年(1173),西关玉虚观建于金承安三年(1198),这是道教在韩城最早的两座建筑。道教最盛时,韩城有规模较大的宫观20余处。明洪武十五年(1382)县设道会司。清乾隆年间(1736~1795),张带村三义庙6名道人全部还俗。民国17年(1928)全县有道徒16人。1949年全县道士只有10人。1959年和1962年横山观道士杨德有和紫云观道士杨智修相继去世后,道教已无传人。
第二节 佛教
佛教传入韩城的时间亦无考。林源乡东龙凤山南侧石崖上的石佛洞,建于唐武德元年(618),是韩城现存最早的佛教建筑。唐代在韩城兴建的著名佛教寺院有庆善寺,在老城东南,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开化寺,在昝村旧址以东,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原名弥勒下生寺,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改名开化寺,最盛时有和尚500多名。抗日战争初被拆毁。圆觉寺,在老城北,已改为烈士陵园。竹林寺,在柳枝村,民国13年(1924)拆除。龙泉寺,在老城南,市林业站占用。元代在吴村寨建有普照寺,至今尚存,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时期佛教渐衰。民国17年(1928)韩城有佛教徒115人,其中男106人,女9人。建国后,1953年11月有信徒56人,其中男43人,女13人,多系老年人。1953年成立佛教协会,会址在老城东吕祖坛,秦明定为协会负责人,杨志升、王云福为副会长。全县有14个分会,有谢村城的至善堂、新庄的一心堂、姚庄的诚信堂、西仪门的元明堂、杨村的忠善堂、东少梁村的慈善堂等,共有教徒217人,其中男50人,女167人,多系老年人,但已无出家和尚和尼姑,平时也不作佛事活动,只是分别在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初八、七月十五、十一月十七日聚会4次。60年代后,韩城佛教组织逐渐自行消失。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