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瑞典人郭法兰(译音)来长武传播基督教,在城外北坛筹办教会,散发“福音”书刊,发展教徒。以后,瑞典人于志里(译音)牧师接替传教活动。在城内孟家巷租赁房厦6间,设福音堂,住堂教徒有尚友彦、代有德等3人,发展教徒80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挪威人吉立德(译音)来长武传教。民国三年(1914年),丹麦人杨铭新(入美国籍,译音),持国民政府外交部护照,携带家眷,来长武接办教会。教徒增加到160人。每逢礼拜,福音教堂(亦名协同会),由牧师宣讲《圣经》。还在学校开“主日课”,在街道、农村巡回唱“赞词”,劝人信教“可升天堂”。凡入教者发给两个银元,让其安家,接受洗礼。教会在城内购买地基2.4亩,修建西式福音堂一座,平房36间。教会开办义务小学,免费为百姓用西药治病,扩大传教活动,教徒发展到200人。教徒星期日去教堂参加礼拜,由牧师主领唱诗、读经,宣讲教义。定期举行“圣餐”和祈祷。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和4月6日复活节,隆重举行教务活动,最盛时聚会有500多人。主领人尚友彦(长老)、戴有得、鱼醒身、宇文化、崔极峰等,四出布道传教,发送教会书刊,并为信徒结婚祈祷唱诗、殡葬追思礼忏。民国十四年(1925年)。再次创办福音小学,招收学生50人。平时上课,星期天“礼拜”。民国十五年(1926年),教徒发展到320人。民国十八年(1929年),因灾荒无学生到校而停办。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在亭口镇设福音支堂,由杜焕新主持,发展教徒30多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牧师杨铭新回国,教务由崔极峰、尚友彦主持。全县有基督教徒560多人。
解放后,县委机关占用福音堂地址,基督教活动陷于停顿状态。1950年1月,牧师王世光自乾县来长武主持恢复教务,并推举7人组成董事会。董事长郭文秀,副董事长曹文成,董事杜焕新、周文敏、戴有德、鱼天恩、洛书生。教徒30人,每逢星期天聚会礼拜。经费来源主要靠房租收入。1952年8月开展宗教改革。县委派出工作组,发动基督教徒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及有关文件,开展三自(自治、自养、自传)革新教育,整顿基督教活动。1960年全县登记基督教徒33人。1963年起,在宗教界开展以反帝、爱国、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使教徒坚定独立自主办教会的信心。1966年再次成立基督教董事会。会长洛书生,副会长周文敏、郭文秀、王金花,委员孙秀英、蒋荣花、倪守思,布道员由洛书生兼任。全县有基督教徒42人。“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时期,基督教受到冲击,被迫停止活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宗教政策,宣传信仰自由,基督教活动得到重新恢复。教徒自发地在昭仁镇灵凤村开办活动场所,由洛书生和王金花主持礼拜活动。1989年,全县有基督教徒120人。临时教堂9处。布道员洛书生为统战对象,当选县政协委员。县内宗教界人士,爱国爱教,为四化建设和统一祖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