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称岐山为周室发祥地,但从地下存留多处仰韶、龙山文化村落遗址的情况看,则远在五六千年前的原始公社时期,就有若干氏族在这里生息繁衍。
周秦汉唐时期,岐地或在畿内,或近京都,因而遗址、文物较多。据198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县共有各类文物点569处,数量居宝鸡市各县区之首。县东北境古周原地区出土商周青铜器甚多,被誉为“青铜器之乡”。1976年以来,此地区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周代宫室(宗庙)遗址、甲骨文等,更是举世瞩目。1989年,省地矿研究所在京当乡朱家至贺家之间探测出地下城堡墙基。此宫室疑为《小盂鼎铭》所述的“周庙”,亦即周世用以奉祀太王、王季、文王、武王、成王的“京宫”;城堡疑为考古工作者多年探求而不得其所在的先周京都岐邑,亦称周城或名太王故邑。
自汉以来两千年间,岐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其数量及其存佚情况,无从确知。本卷第五章所录建国前出土的30件均为有据可查者。其中以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盂鼎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最为著名。此二器与外地出土的虢季子白盘、矢人盘被金石学家誉为晚清出土的四大国宝。所录建国后出土的163件,除8件由收购站捡得外,其余均为发掘品或群众交献之后,查清其出土时地者,其中属商代的44件、西周时期的119件,周原地区出土的共132件,约占总件数的81%,有铭文者多达78件,占总件数的将近一半。1975年2月1日,京当乡董家村西出土窖藏青铜器37件(30件有铭文),其中卫簋、卫盉、五祀卫鼎、九年卫鼎、此鼎、此簋、公臣簋、
匜等器均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长篇铭文,分别记载着西周中期以物换田、土地交换、林地易主、诉讼判决、策命赏赐等重要事件,是研究西周中期政治、经济、法律、土地制度、阶级关系等情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