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铜川市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铜川市概况:宜君县简介

2009-5-25 15:36:05   来源: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一、基本县情 
        宜君县地处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县域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辖5镇5乡、178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2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城南距省会西安150公里,北距轩辕黄帝陵27公里,210国道和铜黄一级公路穿境而过,被誉为“关中通往陕北的天桥”。 
        宜君土地宽广,人均25亩,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潜力巨大。宜君生态优美,林草茂密,森林覆盖率46.2%,植被覆盖率91.8%,是秦岭以北少有的一块绿洲。宜君气候宜人,年均降水量709.3mm,年平均气温8.9℃,特别是夏季平均气温只有19℃,具有发展生态避暑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宜君矿产丰富,已探明有煤炭、铁矿石、石油、高岭土、天然气、油页岩、石灰石等近10种,其中煤炭总储量达到4500万吨,为发展工矿企业提供了客观条件。宜君生物多样,野生药用草本植物170余种,野生禽兽80余种,为发展药材种植和特种养殖提供了广阔前景。宜君农产品丰富,玉米、苹果、核桃、蜂蜜等产品产量大、品质好,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等特点,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宜君历史悠久,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彭祖故里、北魏石窟、姜女泪泉、云梦山道教胜地等人文古迹,还有福地湖、太安森林公园等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宜君文化深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农民画和剪纸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取大奖,享誉海内外。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君、富裕宜君、和谐宜君的战略目标,团结和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农业富民、工业富县、旅游兴县、项目强县“五大战略”和“3321”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陕西日报》“辉煌十五•和谐陕西”大型新闻调查活动中被评为“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2008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二等奖。 
(一)经济总量增长较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总量翻番、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到11.2%, 2007年达到6亿元,增长15%。全县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9.99%,2007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20万元,增长38%。 
(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特色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县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60.5:23.5:16.0调整到2007年的33.7:39.5:26.8。 
        农业富民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连续两年稳定在7万吨以上;林果业、畜牧业已成为农业主导产业,苹果、核桃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和32万亩,核桃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7万头和8万只以上;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发展稳定,全县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累计投入4103万元用于全县20个新农村示范村和21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加强了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工业富县战略成效明显,先后建成了方舟制药、柴家沟煤矿、棋智核桃乳、下桃水电站、玉华酒业等一批骨干财源企业,煤炭、医药、酿酒、食品加工等优势工业迅速壮大,煤炭、医药、酿酒以及核桃饮品等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1.4%,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旅游兴县战略步伐加快,以省级风景名胜区、特色旅游产品以及地域特色文化为重要载体的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1.1%,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全县兑现种粮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200万元,化解乡村不良债务2000万元。先后对11户国有企业实施了改制重组,改制面达到70%以上。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了县乡卫生院管理体制和文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完成了县乡财政体制和粮食流通体制等改革任务。积极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中小企业累计达到2596家,非公有制经济对全县贡献份额达18%以上。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十五”以来,引进招商项目254个,到位资金4.2亿元;国投项目546个,到位资金4.4亿元,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很大进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十五”以来,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亿元,年均增长15.9%。先后开工建设重点项目60多个,其中方舟制药有限公司GMP车间改造、白宜公路、核桃乳厂扩建、柴家沟矿业有限公司综采技改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建成使用,建成人饮和灌溉工程67处,新增油路125公里,通达工程258.42公里,通村水泥路260公里,乡村砂石路337公里,实现了户户通电。建成了文化休闲广场和龟山生态园及县城标志性建筑庆云阁,全县城镇化率达到19.2%。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活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6.8平方公里。建成沼气池4800口,使用率达90%以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6.8%,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 
(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实现了农民群众的零负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33元,。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引导自谋职业,城镇居民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375元。启动实施了农村特困户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全部实现社会化发放, “低保”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做到了应保尽保。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两基”工作荣获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在全省率先创建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科技推广与应用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每年举办一届文化旅游(招商)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参合率达到97%。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坚持每年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10件实事,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七)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县基层组织建设以 “三级联创”活动为统揽,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实施了“旗帜工程”和“三十双百”工程,农村、机关、社区、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实行党员县级领导党建联系点和乡镇党委成员抓党建示范基地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开展了“心中装着咱老百姓”活动和同老百姓“零距离”行动、交友帮扶、联户包扶等活动,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得到了切实加强,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加大对内、对外宣传力度,推出了王桂芳、韩玉芳、郭艳等一批先进典型,弘扬了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时代新风,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八)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政治大局保持稳定。圆满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全县上下 “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认真开展“三排查、三落实”活动,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信访渠道,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县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安全县”。 
三、“十一五”期间工作思路及今年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 %,突破8.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540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达到31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亿元,年均增长20%;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200元;森林覆盖率达到48.7%以上。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人均达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力争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50名。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扎实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强县战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立足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两个重点领域,不断优化项目结构,积极扩张项目总量。“十一五”期间,全面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业开发、骨干财源建设、公路骨架网建设等重点工程,共计99个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着力提升全县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水平,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二)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到2010年,全县建成20个新农村示范村,完成21个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发展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粮食年总产稳定在6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果、牧、菌、药、烟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强化农村科技与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各类专业协会、经纪人及贸易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发生明显变化。 
(三)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巩固提高能源、食品、医药、建材四大优势产业,推进全县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8%,达到1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5亿元,年均增长22%,比重达到65%以上。继续加强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开发以农民画、民间剪纸等为主的名优旅游产品,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信息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整体水平。制定优惠政策,加快民间资本投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提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水平,力争使非公有制经济占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不断完善城镇总体规划,加快建设以县城为中心、以建制镇为支撑、以中心村为基础的特色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把城镇建设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依托城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城镇特色经济,加快形成支撑县域经济的产业体系。城镇化率到“十一五”末达到25%以上。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等。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形式,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继续扩大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以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多渠道、多形式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程度。 
(六)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利用效率为核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对高能耗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限制或禁止新上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项目,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发展节约型经济,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力度,加强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全县生态环境质量。 
(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宜君。加大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构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努力使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达到55%以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培育和壮大文化产业。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省级卫生县城。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好事实事,让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扶贫开发、救助救济和防灾减灾工作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创建平安宜君,确保社会稳定。加大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力度,建成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一批文明城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在全县营造安居乐业、和谐相处、文明向上的社会氛围。 
(八)创新载体,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按照“五个好”目标要求,切实加强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使教育党员更有效、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继续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切实加强社区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拓宽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关心爱护基层干部,鼓励他们建功立业;深入开展“双培两示范”、“三十双百”工程和“进千家门,认千家人,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活动,继续深化“心中装着咱老百姓活动”和同老百姓“零距离”行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编辑:秦人
铜川市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阳光绿都休闲山庄 铜川新区秦亚牡丹庄园 铜川市旅游景点:薛家寨革命旧址
铜川市旅游景点:锦阳湖生态园 铜川市旅游景点:药王山 铜川市旅游景点:福地湖
铜川市旅游景点:陈炉镇 铜川市旅游景点:姜女祠 铜川市旅游景点:耀县白雀寺
铜川市旅游景点:云梦仙境 铜川市旅游景点:彭祖故园 铜川市旅游景点:太安林海
铜川市旅游景点:耀州窑博物馆 铜川市旅游景点:耀县香山寺 铜川市旅游景点:香山
铜川市美食 更多
铜川驴蹄子面[图]
铜川驴蹄子面[图] 铜川美食:咸汤面
铜川美食:窝窝面 铜川美食:大刀面
铜川美食:油茶泡馍 铜川美食:鲤鱼跃龙
铜川美食:雪花糖
铜川市特产 更多
铜川市地方特产:大刀面
铜川市地方特产:窝窝面
铜川市地方特产:宜 铜川市地方特产:宜
铜川市地方特产:瓜 铜川市地方特产:耀
铜川市地方特产:窝 铜川市地方特产:大
铜川市地方特产:宜 铜川市地方特产:耀
铜川市地方特产:铜
推荐信息  
·商洛市行政区划介绍
·商洛市革命老区介绍
·商洛市历史文化介绍
·商洛市交通通讯介绍
·商洛市概况介绍
·西安市旅游景点资源简介
·西安市宗教信仰介绍
·西安市历史简介
最新更新  
·铜川市概况:王益区简介
·铜川市概况:印台区简介
·铜川市概况:耀州区简介
·铜川市概况:铜川简介
·铜川市概况:铜川市自然资源
·铜川市概况:铜川历史
·铜川市概况:铜川市行政区划
·铜川市概况:铜川工业
·铜川市概况:铜川市城市规划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