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简介
埝桥乡位于大荔县以西 7 . 5 公里 处,全乡共有 18 个行政村, 96 个村民小组, 28326 口人, 56041 亩耕地,境内土地平坦,土地肥沃,光热资源充足,南临洛河,灌溉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大蒲 ( 大荔至蒲城 ) 路贯通东西,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乡,传统的粮棉产区。
随着近些年来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埝桥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强乡富民的战略目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克难攻坚,真抓实干,全乡社会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截至 2006 年,全乡工农业产值突破了亿元大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2l 00 元,财政收入达到 258 万元,计划生育率为 98 %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严格控制在 3 ‰以内。
特色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全乡共建日光温室大棚 2050 个,大中拱棚 1 500 个,设施农业总面积 4000 多亩,年产值近 2500 万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 20 %,其规模大,品种新、效益好,在北黄和黄营等村已达户均一棚,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达 2000 余元,用 1 / 1 0 的土地获得了全村近一半的收入,大棚产品主要有油桃、圣女果、葡萄、茄子等十多个种类, 30 多个品种,产品远销广州、深圳、上海、乌鲁木齐、兰州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发展早熟水果 1158 亩,种植杂果 780 亩,全乡果树面积达到 5700 亩,总产 700 吨,畜牧养殖业增势强劲,涌现出了一批以白虎村、小营村为代表的养殖专业村,专业小区及专业大户。目前,全乡猪、羊存栏分别为 5200 头和 6600 余只,牛存栏 1 000 头,鸡 1 0 万只,占农业总产值的 1 3 %,特色农业已成为埝桥乡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农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截至 2006 年,完成大蒲公路埝桥段 6 公里 油路的改造拓宽工程,累计投资 256 万元,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三期项目工程,其中,衬砌渠道 5 条,总长 21 公里 ,新打机井 20 眼,恢复配套旧机井 1 0 眼,硬化开发路 1 8 公 里 ,投资16 万元,在阿河村建立洛河抽水站,该站的建立大大改善了埝桥乡西部各村的灌溉水源,基本使全乡耕地实现了双保险,改善了农田水利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全乡进行各村的电网改造,目前以对 15 个村进行改造完毕,增加变压器 1 0 台,改造低压线路 30 . 8 公里 ,新加高压线路 2 千米 ,提高了农业电能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另外,为了改善学生宿舍,投资 160 万元在埝桥乡初级中学建起了学生公寓楼,该工程并在全省工程质量大检查中被评为优质工程。
继续扩张特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埝桥乡党委、政府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的前提下,按照市场需求,继续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棉油生产,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大力开发名、优、特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设施农业坚持建设目光温室与发展大中棚并举的原则,重点在品牌结构,技术保障上求突破。日光温室以黄营村、东埝村、北黄村、西埝村、阿河等村为主,做好 1000 个蔬菜棚向水果棚转化,提高效益,目前已转化了 300 棚,主要以桃、杏为主。大中棚即:隧道棚以游斜、同堤村为主,棚内主要栽培蔬菜,发展面积达到 1 500 亩以上,同时,埝桥乡机关示范园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机关示范园总收益 15 万元,棚均收入达到 5000 元以上,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树立了样板。红枣产业突出发展以冬枣为主的鲜食品种,继续扩张密植园规模,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积极引进储藏、保鲜、包装和系列加工技术,延长上市时间,拉长产业链条,在南黄村、黄营村和北黄村建成 3000 亩优质红枣基地。水果业重点发展早熟苹果和特色时令果,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质嘎拉、美八等名优品种。大力推广优果工程,促进果品上档升级。畜牧业以白虎村、小营村养殖示范园为契机,大力发展以秦川牛、生猪、舍饲羊为重点的畜禽养殖,新建和培育一批养殖小区专业大户,抓好畜禽良种引进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和草业规模开发三个环节,促进全乡畜牧业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传统副业向主导产业转移。通过特色基地的建设,增强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联系电话:0913-3611018 0913-361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