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荔县羌白镇乡镇概况
羌白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距大荔县城西南13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3度48分,东径109度48分,总面积63.2平方公里。东与东七、石槽乡相接,南与八鱼、下寨镇毗邻,西与渭南市的官路乡连畔,北与浦城县的钤铒、本县的冯村乡隔河相望,形成了与浦城、埝桥、冯村的天然分界。全镇辖17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22个驻镇单位,33260人,耕地6.9万亩。洛河环绕镇北部而过,土地肥沃,光热资源丰富,经济以农为主,主产粮、棉、油,盛产西瓜,素有“同洲西瓜第一镇”之美称。2008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1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0元。镇建成区面积2.8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6600人。
古镇历史源长悠久:羌白一名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时期(25-55),迄今已1960多年。相传,奴隶社会的游牧民族—羌族曾在这一代繁衍生息,其部落首领羌王白纳目希汉居住此城,故名羌白。现在羌白中学旧址,就是当年羌王皇宫遗址。明时置羌阳乡羌白里。清乾三十一年(1766)改为镇,是皮货生产销售的集散地,其繁荣兴盛仅次于大荔县城,号称“大荔首镇”。光绪二年(1877)年,羌白为西南乡第二保。民国时期,置羌白乡。建国初设四区、羌白乡。1958年改称羌白镇人民公社。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建制镇,仍名羌白镇。文化古迹有属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的梁家坡遗址、赵家湾西汉古墓群、唐王仁晈墓等,我镇“同朝皮影”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108国道穿境而过,道路连通,运输便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迅速,是县城西南部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每天有公共汽车10分钟一趟往返。境内羌钤路(羌白—浦城县钤铒乡)、羌官路(羌白—临渭区官路乡)、羌明路(羌白—明水村)三条主干公路已实施硬化,17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网络完善便捷。
基础设施健全齐备:镇域内电力、道路、水利、通讯网络建全,基础设施良好,实现了“四通两化”标准,即:村村通电路,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村办小学楼房化,用电设施标准化。在城区供排水、供电、生态环境、居民生活、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镇区道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完成镇区东西南北大街2公里水泥路硬化工程,开辟了第二南北大街,基本形成了“两纵一横”的城区交通格局,镇区已基本达到“四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近年来,先后投资600万元实施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十七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用电;投资800万元实施镇村主干道硬化升级改造,完成了新桥至布头,梁家至白村,羌西至焦家,羌西至石碑,刘村路、户军路全长40公里的水泥路铺设工程;投资350万元对18.5公里渠道进行了衬砌,新打机井770眼,变压器147台,架设线路380千米;投资500万元,实施了人饮改水工程,在镇东建有西苑供水站,解决了全镇14个行政村3万余人饮水问题;投资600万元,实施了中小学危漏房改造工程,改造面积8000米,17个村办小学都新建起了标准化教学楼。
二、设施农业规模庞大
羌白镇地势平坦,土质属亚粘土,以种植业为主,主产粮食、棉花、果菜等农作物,盛产西瓜,素有同州西瓜第一镇之美称。依托市场,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塑棚设施农业,目前已发展的品种有西瓜、礼品瓜、甜瓜、哈密瓜、蔬菜等十余个品系。2002年申报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了“同州牌西瓜”商标,2003年5月被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生产基地,2004年5月被国家食品监督总局推荐为无公害食品,2006年11月被国家确认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2008年,全镇共种植西瓜2.5万亩(含外出包地),建棚3万棚,比露地西瓜提前两个月上市。品种有早冠农、秦绿二号、新疆龙人、黄河黑抗5号等二十多个品种,总产量10万吨,总收入8000万元。同时全镇建立了优质冬枣、甜瓜、哈密瓜、黄花菜、秋延椒、日光温室、杂果林及畜牧业养殖为主的示范基地,种植棉花3万亩,冬枣2500亩,黄花菜3500亩,日光温室56棚,哈密瓜2000亩,甜瓜5800亩,秋延椒2500亩,优质杂果2000亩,畜牧业已发展养猪示范小区4个,养牛示范小区3个,养鸡示范小区3个,养殖牛存栏1600头,羊存栏3200只,猪存栏4500头,养鸡专业户35家,鸡存栏7.8万只。全镇特色农业总产值达到90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三、工业强镇初具规模
在“抓项兴镇、以工促农”的思路指导下,全镇的工业、第三产业、民营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依托当地麦秸和棉花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发展以造纸、棉花、纺织、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业企业,总数已达到90个。2001年以来,全镇棉花加工业迅猛发展,个体、联办、股分上齐上,农民纷纷办起了棉花加工厂,逐步建立起了以新桥、布头为中心的棉花加工基地。截止2008年底,棉花加工业已发展到56家,成为全县最大的棉花加工交易市场,年产量为10489吨,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4850人。为了加快企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投资400万元的垣瑞纺织有限公司和投资220万元的恒吉纸品有限公司,投资80万元的刘村珍珠面粉厂,投资150万元的恒利打火机厂等相继建成投产,总投资1000万元的新生利棉业有限公司已进入试产阶段。逐步形成了造纸、棉花、纺织、粮食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1.2亿元,实现利税180万元。
联系电话:0913-3511056 0913-351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