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神木地处黄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过渡地带。千百年来,神木的农业一直是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在工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神木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农业投入,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舍饲养畜,推进农业大县向畜牧大县、果业大县的转变,全县农业走上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互促进的路子,农业产业化经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林业、红枣业 近年来,我县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风治沙和重点流域治理工程,严格实行封山禁牧,林业发展迅速。全县近年来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2亿元,完成人工造林11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64.7万亩,形成了四条绿色林带(黄河沿岸红枣林带、中部大扁杏林带、古长城沿线常绿林带、陕蒙边界防护林带)、六条绿色通道(榆神公路、神盘公路、锦大公路、神马公路、五陈公路、神万公路)和县城东西两山(各宽2.5公里,长10公里)绿化工程。集中投入建设精品工程,建成了马场万亩常绿林、卧虎塞长城林、高仁里峁生态示范区等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形成了生态建设骨干体系。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2.8%,林草覆盖率达到46.3%。 我县黄河沿岸地区是全国几个红枣适生区之一,红枣栽植历史悠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通过放宽政策,激活机制,全县红枣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黄河沿岸地区区域性主导产业。目前红枣经济林已达18万亩。红枣品种质量优,市场竟争力强,枣农收入明显增加,沿黄乡镇枣农的经营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60%以上。福茂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设的红枣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每年可加工各类鲜枣1000吨,年产烘干枣、紫晶枣、多味枣、菊花枣系列产品600吨。 草业、畜牧业 我县地处暖温带草原向中温带草原过渡地带,是优质牧草适生区和发展食草型畜牧业的理想地带。目前,全县拥有天然草场300多万亩,人工种草160万亩,引进了青贮玉米、高丹草、柴花苜蓿、猎人何等一批优良草种,饲草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畜牧业发展加快,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2004年,全县大畜存栏4.5万头,当年出栏7900头;羊子存栏62.5万只,当年出栏33.2万只;生猪存栏7.7万头,当年出栏8.8万头;家禽存栏62万只,当年出栏5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水产品200吨,奶产品1.25万吨,羊绒11万公斤、羊毛1300吨。先后引进了布尔、萨福克、陶赛特、白绒山羊等优良羊子品种和利木赞、西门塔尔、红安格斯、黑白花、短角牛等优良肉牛、奶牛品种,推进了牛羊良种化进程。2004年,已建成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场44个,肉类加工项目三个,正在建设的农畜产品加工项目4个(酵素茵微生物综合加工、无毛绒肠衣加工、牛羊肉屠宰加工、民乐饲料加工),并形成“公司+协会+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全县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6%以上。 农业基础设施 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一批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中小型水保工程,开发治理小流域和沙区22多条(外),新建淤地坝2980座,农灌井窖5200多处,高标准基本农田39万亩,初步治理水地流失面积3311平方公里。投资4800万元修建的瑶镇水库,每年可为矿区输水6257万立方米,为县城供水488万立方米,为农业和生态供水904万立方米。秃尾河上第二座中型水库采兔沟水库已开工建设。 小城镇建设 近年来,我县加强全县小城镇的规划建设,结合各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重点建设大柳塔、店塔、锦界、大保当、尔林兔、高家堡、沙峁等小城镇,努力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加大基础投入,加强街道、市场、住宅区建设,提升了小城镇的服务功能,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向城镇转移。2004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1%,比1990年提高了31个百分点。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