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公迁都】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秦国大良造商鞅为了深化其改革,摆脱旧贵族势力的干扰,提议都城由雍城(今宝鸡市凤翔县境内)迁至新建成的咸阳城(今咸阳市渭城区境内),得到秦孝公支持。次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至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咸阳作为秦都共计144年。据考古发掘,秦咸阳城的中心位置位于今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
【商鞅变法】公元前350年,秦国迁都咸阳后,商鞅为了取信于民,曾在咸阳城阙前树木征信,宣布旨在强国的改革活动。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制定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的20等爵制;推行郡县制度,合并小乡、小邑为31个县;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公开买卖;创立按丁征赋办法,规定一户有两个男子必须分居,否则加倍征赋;颁布法定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制。秦孝公逝世后,旧贵族势力反扑,商鞅被车裂于咸阳,但奠定秦国走向富强的商君之法,并未终止。
【编写《吕氏春秋》】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在咸阳编写《吕氏春秋》一书,汇集先秦各派学说,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该书共26卷,内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160篇,以儒、道思想为主,兼有法、墨、名、农及阴阳家言,也涉及天文、历数、音律等方面的知识。书成后,吕不韦公布于咸阳城门,声称凡能增删或改动一字者,重赏千金。"一字千金"典出于此。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加冕亲政以后,坚持不懈地进行旨在统一中国的战争。公元前230年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灭魏国。公元前223年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灭赵国、燕国。公元前221年灭齐国。经过近10年征战,终于结束了中国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帝国。为了加强秦王朝的政权,嬴政废除分封诸侯的旧制,自称始皇帝,加强中央集权。推行郡县制度,统一法令,修筑长城,防御匈奴。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兴修水利,发展农耕。文化上统一文字,形成以小篆为范本的标准文字。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宴请文武百官及70余位博士。宴席上群臣争议分封,众儒生借古讽今,非议朝廷,秦始皇准允李斯建议,除保留秦国历史及卜筮、医学、法令等书籍外,其余一律焚烧。次年,秦始皇下诏求贤,但因有人非议始皇帝的政策法令,遂设计坑杀了460余名方士和儒生。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首开思想专制的先例,为历代帝王所效仿,极大地摧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其恶劣影响至今未能根绝。
【刘邦灭秦】公元前209年,秦王朝暴政引发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7年10月,刘邦率军攻入关中,秦王子婴率文武百官投降,秦朝灭亡。
【火烧咸阳】公元前207年冬,西楚霸王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掉已投降的秦王子婴,掠取财货珠宝,抢夺宫中美女,纵兵放火焚烧秦国宫室,大火蔓延达3个月之久。一个半世纪建设的壮丽都城,从此化为焦土。
【浅水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入主长安城的大唐政权同盘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的西秦政权之间在浅水原进行军事决战。是年七月,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率领刘文静、殷开山等8位总管出击薛举、薛仁杲父子所率30万兵马,双方对峙于高土庶城(今长武县城北2.5公里的浅水原)。开战后,薛举以精锐铁骑背后抄袭,唐军惨败,大将军慕容罗喉、李安远、刘弘基被俘,高土庶城也被西秦占领。后薛举病死,薛仁杲忙于治丧,李世民亲任元帅,趁机调兵遣将,派遣行军总管梁实于浅水原设营扎寨,诱敌出兵,然后令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在南原布阵。正当双方酣战之际,李世民乘白蹄乌(昭陵六骏之一)率兵杀入敌阵,唐军内外夹击,薛军士卒大溃,死伤数千人。唐军乘胜追击,迫使薛仁杲率众投降。浅水原大战为唐王朝立足关陇清除了外患。贞观四年(630),唐太宗下诏修建昭仁寺,刻石立碑,以悼亡灵。
【马嵬兵变】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在叛军攻克潼关之际,闻讯与杨贵妃、杨国忠、太子李亨及少数近臣在龙武将军陈玄礼护送下西逃。车驾行至马嵬驿(今兴平市马嵬镇)时,护驾将士因平素怨恨杨氏兄妹祸国而发生兵变,杀死杨国忠。玄宗被迫将杨贵妃缢死于路旁祠下。兵变平息后,太子李亨分兵北上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抗敌,玄宗南逃成都。
【宏道兴学】明弘治七年(1494),吏部尚书王恕之子王承裕在三原创办宏道书屋,弘治八年(1495)扩建为书院。其教学宗旨是明纲常之道,知能其之理,主要学习儒家知识,广泛涉猎典章制度。书院培养了马理、吕楠、秦伟、雒昂等有名人物。进入清代,宏道书院发展成为西北学界的一面旗帜,曾有"学风之盛,莫过三原"之誉。由于乡试定期在三原举办,陕西学政亦驻扎于此,故其学风蔚然成习,影响深远。清光绪末年,成为培养维新志士和革命人才的熔炉,井勿慕、宋向辰、李元鼎、徐朗西等皆出于此。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名宏道高等学堂,成为当时陕西传播西方科学与民主思想、输出留学人才的有名高等学府,造就了于右任、李仪祉、吴宓、范紫东、张季鸾、张奚若、茹欲立等人才。
【味经维新】清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学政许振炜倡议,地方官绅捐款于泾阳创建味经书院,历时10余年建成。课程初以儒学经典为主。先由城固人史梦轩主持,后聘柏子俊为山长(即校长),柏氏于1885年设求友斋,教算学、地理、天文等。1887年刘古愚出任山长,革新课程,尤重算术与时政,以图教育救国。1890年,设复织机馆,兴纺织,开实业风气。甲午战争后,于1895年设时务斋,其宗旨为"应强学于沪滨,研中外之异同,辟西北之榛芜",为陕西最早的维新组织。斋内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天,要定期会讲,凡有志时务者,不拘工农商学兵吏皆许听讲。学生每日必记日记,写读书心得。1896年,筹设"崇实书院",专以时事、工艺为重。时值维新运动时期,味经书院不但大开西北新风,亦成为全国维新运动的主阵地之一。
【云阳改编】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为了团结抗日,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同时,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决定将红军总部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副主任邓小平。随后朱德总司令从延安来到红军总部所在地咸阳市泾阳县云阳镇,主持红军改编工作。改编后,八路军下辖3个师:第115师林彪为师长,罗荣桓为政治委员,聂荣臻为副师长,肖华为副政委,周昆为参谋长,在三原、泾阳编成;第120师贺龙为师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肖克为副师长,甘泗淇为副政委,周士第为参谋长,在三原、富平编成;第129师刘伯承为师长,张浩为政治委员,徐向前为副师长,宋任穷为副政委,倪志亮为参谋长,在泾阳编成。改编结束后,朱德总指挥率领八路军官兵从韩城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爷台山战役】1945年7月21日胡宗南以3个师的兵力向爷台山发起攻击,企图进而占领整个陕甘宁边区。淳化、耀县交界处的爷台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南大门。边区军队坚持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阻敌7昼夜后主动撤离,国民党军队占领爷台山及其以西41个村庄。8月8日,由张宗逊任司令员、习仲勋任政委,组成爷台山反击战指挥部,调集新四旅、教导一旅、二旅和三五八旅增援,次日收复了爷台山。毛泽东对爷台山战役作了很高的评价。
【创建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32年秋,国民党中央通过了于右任、戴季陶等人提出的方案,成立了"筹备建设西北专门教育委员会",后更名为"建设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于右任、张继、戴季陶3人为常务委员。1933年元月开始,于右任、杨虎城等亲自踏勘地形,反复论证,选择武功县西原周人始祖后稷教稼之区为校址。1934年4月20日,在武功张家岗校址举行学校大楼奠基典礼。在学校筹建过程中,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和陕西省水利专科班相继并入,学校内部附设高级农业技术学校。1938年6月,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与该校合并,组建为国立西北农学院。1979年10月,西北农学院林学系迁出,扩建为西北林学院。1985年经农牧渔业部批准,西北农学院更名为西北农业大学。现为国家重点大学。
【修建泾惠渠】1922年,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开始筹划泾惠渠工程,组织测量队勘测渭北地形,并写出《引泾论》、《再引泾论》、《陕西渭北水利工程局引泾第一期报告书》等论著,为泾惠渠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1930年,杨虎城将军主陕时,支持他兴修渭北水利工程的建议,成立渭北水利工程委员会及渭北水利工程处,兴建泾惠渠工程。1932年通水,灌溉面积3.3万公顷。1949年后,经过扩建,改善排水系统,进行渠道衬砌,灌溉面积增加到9万公顷。
【咸阳市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咸阳后,成立咸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张鸿宾,市政府驻凤凰台。
【创建西藏公学】1957年在咸阳原西北工学院校址上开始筹建,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是西藏设在内地的一所高等学府。1965年7月1日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学院占地40多公顷,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学院以文科为主、文理结合,设有语文系、历史系、政治法律系、经济系、体育系、医学系、成人教育部、预科和一个以藏学研究为主的民族研究所,开设14个专业。40年来,为西藏培养了1.8万多名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西藏干部的摇篮。
【北京轻工业学院迁校咸阳】1970年,北京轻工业学院迁至咸阳,与咸阳轻工业学院筹建处合并,组建西北轻工业学院。学院设有轻化工系、材料工程系、皮革工程系、食品工程系、自动控制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工业设计系、化学工程系,现为国家重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