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战 船
潼关古战船孕育诞生于古县城附近的高桥乡 、秦东镇,辐射兴盛,传承于高桥乡高桥 、税村一带,其装扮表演 以古代战船为原型,故得此名。西汉时初见雏形,明清时发展兴盛。
古战船表现分为五个部分;一是流星、铁鞭开路、静场,二是竹马先行,三是古战船表演,四是舞狮舞龙,五是锣鼓助阵,渲染气氛。竹马 、战船场以彩绘、剪纸、绢花装饰,有龙、虎头像认示两阵。
竹马、战船表现了潼关水陆两站的配合形式 ,是黄河流域古代战争为民间艺术结晶。被誉 为“中华一绝”。
踩 高 跷
高跷亦称“木棍上的秧歌”,五虎张“高跷”一般分为“文跷”和 “ 武翘 ” 两大类,均依照戏剧中的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表演者手持各种道具,排成队列,在雄浑鼓乐的伴奏下,踩这铿锵有力的节奏,翩翩起舞,如下腰、劈叉、鹞子翻身、鲤鱼打挺、扑蝶、原地旋转360 0 以及叠罗汉(造型)等,精彩的表演,高难度的造型,常常博得观众的惊叹和称赞,甚至表演绝活。
背 芯 子
潼关南街芯子产生于古潼关南街辖区境内,同时也有邻近的少数人参加,以铁制骨架为各种装饰艺术的“芯”,承载一至数名小孩,加上动作表演,以高、险、奇、巧成为南街的一种特色艺术,深受广大群众及外国友人的喜欢。
芯子为手工及表演技艺,其铁芯要用熟铁再经过多次锻打,使其成为刚柔兼济的专用钢材,既能承载重物,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动,让人有一种艺术的美感,可以表演古今的戏剧、民间传说及其它多方面的内容。
南街芯子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以在大型广场演出,也可以在舞台上演出;可以单独演出,也可以和锣鼓、秧歌等配合演出。同时有背芯子、抬芯子和车芯子之分,以便根据不同的场合安排出不同的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