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历史 | 艺术 | 民俗 | 图片 | 线路 | 文物 | 视频 | 出游 | 专题 | 景点 | 特产 | 美食 | 传说 | 吃住 | 休闲 | 交通 | 论坛 | 团购 | 搜索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户县龙窝酒网上订购
三秦游
首页 | 西安概况 | 宝鸡概况 | 咸阳概况 | 铜川概况 | 渭南概况 | 延安概况 | 榆林概况 | 汉中概况 | 安康概况 | 商洛概况 | 杨凌概况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宁强县概况介绍大全 > 正文

宁强县区域概况(1)

2008-12-11 9:40:05   来源:三秦游综合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宁强位于陕西省西南角、汉中西部,介于东经105°21′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地界三省、毗邻八县,东邻勉县、南郑县,南接四川的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西连甘肃的康县、武都区,北与略阳县相连。
    宁强县地当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东端,为古今秦蜀咽喉,是汉水的发源地。境内峰峦崔巍,林木葱笼,幽泉吟梦,洞壑藏珍,备秦巴之景色,汇南北之风情,早有“东方瑞士”之美称。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历代过往文人骚客无不为其山水陶醉而吟诗属文。 
    宁强原名宁羌,境内置县设治迄今已有1370余年的历史。
    一、本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南郑毗邻。秦岭横亘于北,巴山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低中山区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东西长101.65公里,南北宽65.325公里,总面积3282.73平方公里。上属汉中地区行政公署,下领7区4镇50乡367村。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2682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097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00人。绝大部分为汉族,还有回、满、壮、白等11个少数民族计780余人。
    境内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北部多属海拔1000~1600米的变质岩山地。南部是海拔1000~1800米的碳酸岩为主的喀斯特山地,多飞瀑溶洞。汉水发源于县境嶓冢山脉箭竹岭,汇合白岩河、大安河等支流蜿蜒东去;嘉陵江流经县西北,纳黑水、清河等支流奔腾入川。全县大致由四山两谷(秦岭中山、西部低山、五丁关中山、巴山高中山和嘉汉谷地、玉带河谷地)组成。最高点为县东南九垭子,海拔2103.7米;嘉陵江入川处海拔520米,为全县的最低点。
    本县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3℃,1月均温1.4℃,7月均温23.6℃,极端最低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36.2℃。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年降水量最高达1812.2毫米。洪涝、干旱、冰雹、秋封等自然灾害频仍,尤以洪涝、干旱和秋封为农业的劲敌。
    宁强县境东周以前为氐羌所据。春秋战国时期,白马氐据其西境,蜀据其东境。秦并蜀,置蜀郡,全境归辖。两汉为葭萌县地。蜀汉为汉寿县。晋改汉寿为晋寿。隋属绵谷县。唐武德三年(620)分绵谷县,在通谷镇(今大安镇)置金牛县,此为境内设县治之始。武德四年(621)又分绵谷置三泉县和嘉牟县,不久撤金牛、嘉牟,尽入三泉。天宝元年(742)三泉县治由故县址移向东北120里,即今唐渡乡擂鼓台。宋朝,三泉县直隶京师达137年,开我国中央直辖县之先例。至道二年(996)在三泉县西1里置大安军,后几经升降兴废,元初在金牛镇(今大安镇)设大安州,后降州为县。明初并入沔县。洪武二十七年(1394)阶、文军乱,太祖遣宁正为平羌将军讨伐,翌年乱平,置宁羌卫于徽州。“其曰宁羌,盖辑宁羌氐之义,欲羌之永宁耳!”洪武三十年(1397)羌民田九成据马面山起事,九月败死,朝廷命指挥姜观在今县治——羊鹿坪筑城建署,迁宁羌卫于此。成化二十一年(1485)建立宁羌州,州卫并存。清代废卫存州。辛亥革命后降州为县。民国24年(1935)红四方面军攻克宁羌,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本县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红军北上,建置复旧。民国31年(1942)元旦,改宁羌县为宁强县。于右任曾为宁强赠题“安宁强固”4字,并云:“可作解释新县之名”。1949年12月11日宁强解放,全县人民揭开谱写社会主义建设新篇章的史页。
    一、本县经济向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面积44.25万亩,但坡度25度以下的宜农土地仅占一半。且受光照不足及自然灾害侵扰,加之,长期生产技术原始,刀耕火种,粮食生产水平低而不稳。解放后,经过轰轰烈烈的减租反霸、土地改革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欢欣鼓舞,迸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人民政府重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使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但是,多年来“左”倾错误思潮不断膨胀,使刚刚起步的农业遭受挫折。特别是1958年“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自上而下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大炼钢铁、大办公共食堂,打乱生产部署,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之自然灾害,致使物资匮乏,民生艰难,形成三年困难时期。党和政府及时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政策,使国民经济得以复苏。但“左”倾错误未得以根本抑制,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然而,民以食为天,广大人民群众排除“左”的干扰,兴修水利,抬田造地,使70年代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到“文化大革命”前的水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本县和全国一样,才真正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迸发出极大的活力。历届县党政领导曾对宁强经济发展的格局作过苦心运筹。80年代前期,县委、县政府提出宁强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以林为主,稳粮促牧,工农商综合经营,把宁强建设成林特牧商品基地县”。经过一段实践,发现不尽切合宁强经济发展的实际,于是重新论证,反复研究,制定出宁强农业“一主两翼”的发展策略,即实施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为两翼的协调发展,为本县农业连上新台阶起了推动作用。1982年以后,粮食连年丰收,1991年粮食总产首达1.15亿公斤,比1980年增长46.20%,是1949年的3.1倍多。
    乡镇企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农业合作化时期,一批集体副业应运而生,农村中的作坊、能工巧匠成为社队企业的骨干力量。但在“左”倾错误日益加剧的年代里,社队企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而受到冷落和非议,举步维艰。粉碎“四人帮”后,乡镇企业挣脱枷锁,百业并举,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经过10多年经营,乡镇企业由1978年的359个,发展到1992年的6630个,增长18倍多;从业人员由3942人发展到1.69万人。总收入由321万元上升到1.26亿元。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09亿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42.8%,号称宁强经济发展的曙光。
    三
    本县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铁、铜、锰、金、磷、重晶石、蛇纹石、海泡石、石棉、滑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岗石等。现重点开采的有金、铜、铁、锰、石棉、铅、锌等。
    解放前,本县工业基础薄弱,只有火柴、造纸、制革等4座工厂,技术落后,产品量小质劣,除火柴厂外大多时办时停。全县工业总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75%。现在,除具有80余年历史的火柴厂外,还有水泥、造纸、酿酒、胶木电器、机械制造、粮食加工以及金、铜、石棉、锰等采矿工业。1992年工业总产值1.2亿元,是1949年的595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34.48%,且名优产品相继出现。玉妃酒、野草莓酒,1988年获“中国文化名酒”称号;1989年获省优秀新产品奖、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称号。1988年保温材料微孔硅酸钙获省优秀新产品称号。S431焊剂在全国首届焊剂质量评比会上以4项全优获总分优秀奖;同年,在全国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展览会上获金奖。1990年金鹿牌酚醛清漆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本县属长江流域,分属汉江、嘉陵江两水系,河网密度为1.4公里/平方公里。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5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5.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30万千瓦。1989年底建起小水电站51座,总装机容量1.11万千瓦,其中二郎坝跨流域引水工程初获成效。卧龙台电站装机8000千瓦,年均发电5000万度,居全省县办小水电之首。
    本县由于山峦重叠,河谷纵横,虽居秦蜀要冲,往昔道路艰险,交通不便。解放前仅有川陕公路过境,且路况差,路面窄。现在全县有地方公路23条,总长487公里,两条国家干线公路贯穿县境98公里,53个乡镇171个村畅通汽车。以县城、阳平关两地分别为中心,形成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宝成铁路和阳安铁路接轨于阳平关,经过县内10个乡镇,设站8个,共90.8公里,从而使阳平关成为陕南西部的重要门户。
    很早以前,本县就有邮亭、驿铺之设,清光绪末年废止邮亭、驿铺,始设邮政。民国初年电话初通。解放前夕,县内仅有邮政代办所5所,电话线路数十杆公里。现在,全县有邮电局、所18个,总邮程1739公里。省际、县际长途电话线路18条。1988年底,全县自动电话开通联网,形成本省第一个实现农话自动化的县。
    商业以县城、大安、阳平关三镇鼎立为重心,销售网点遍布各乡镇集市。明清至民国,一些较安定的年份商业曾有短暂起色。但由于灾荒频仍,捐税苛重,致使商业凋敝。解放前夕,全县工商户仅剩235户,且多属小本经营。解放后,人民政府加强市场管理,稳定金融物价,指导物资正当交易,使以国营商业为主导的各类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1951年私营工商户有1951户。但后来私营商业受到过多限制,国、合商业合并,政企合一,形成国营商业一统天下,流通渠道单一,计划管理过死,忽视市场调节,商业活力衰减。1978年以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给商业注入新的生机。国营、集体,特别是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齐头并进,各集镇店铺林立,摊点拥道,出现空前繁荣景象。1992年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1.06亿元。
    经济繁荣相伴而来的是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就以县城而言,清代诗人曾以“山城斗大半城荒”记其景况,可见当时市容之颓败。此后随着交通发展,城镇规模有所扩大,但步伐缓慢,直到70年代末,县城也只有几幢二三层的楼房。而近1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共建成楼房200余幢,老街拓宽、延伸,新街不断增辟。城区规模比解放初扩大两倍。其他乡镇集市也都有相应的飞速发展。宽街高楼,车水马龙,标志着崭新的宁强巍然屹立于西秦。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宁强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宁强燕子砭 宁强白龙湖风景区 宁强辅仁中学 宁强荣盛魁
宁强县汉水源森林公园[图] 宁强县陈平道遗址 宁强县容裘道遗址
宁强县米仓西道遗址 宁强县金牛道遗址 宁强县三泉县城遗址
宁强县唐嘉牟县城址 宁强县枣林坝古代居落遗址 宁强县禹王庙
宁强县东山观 宁强县龙门洞与龙门寺 宁强县华严寺(铁佛寺)
陕西·宁强羌族文化博物馆 陕西·宁强羌族博览园 宁强草川子瀑布
宁强县美食 更多
宁强县民间小吃:浆水菜
宁强县民间小吃:宁强名吃
宁强县民间小吃:辅 宁强县民间小吃:宁
宁强县民间小吃:浆 宁强夜宵假鱼
宁强根面角 宁强热面皮
宁强热凉粉 宁强腊肉
宁强王婆麻辣鸡 宁强王家核桃馍
宁强县特产 更多
宁强县地方特产:面皮
宁强县地方特产:菜豆腐
宁强县地方特产:香 宁强县地方特产:粉
宁强县地方特产:浆 宁强县地方特产:浆
宁强县地方特产:菜 宁强县地方特产:面
宁强县地方特产:雀 宁强县地方特产:绿
宁强县地方特产:蕨 宁强县地方特产:山
推荐信息  
最新更新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概况介绍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shaanxi/.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