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小吃
紫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明、清两代,曾有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呈南北风味,饮食习俗与川楚相近,喜食大米,但因稻田不多,常年以年谷、洋芋、红苕为主,豆类辅之。其口味,川味中的“酸、麻、辣”俱全,又兼有闽粤的甜腻。传统小吃以大米、糯米、包谷、豆类为主,如米浆馍、油糍、糍粑、洋糖饺子、豌豆饼、荠面巴、浆巴馍、包谷花糖等,城镇兼有麻花、油条、花卷、包子、椒盐饼子、酥炕炕等面粉制成品。又因出产芝麻,喜食芝麻饼、芝麻糖。豆类食品最多,有豆腐、豆腐脑、豆油皮子、豆腐干、菜豆腐、豆腐乳(素称“红豆腐”或霉豆 腐),皮豇豆、豆瓣酱等。而最具有紫阳地方特色的则是除夕夜合家欢聚时方能见到的紫阳传统大菜——蒸盆子。
紫阳油糍:将面粉、黄豆粉、紫阳豆腐搅拌和匀油炸而成,吃时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口味酥脆麻辣,令人回味。
紫阳浆巴馍:系桐叶包裹包谷浆和新麦面蒸就而成,其味微酥带甜又有桐叶的清香。
紫阳水煎包子:用和好的面团包裹萝卜、粉条、肉丁及各类香料,水蒸油煎而成,外脆内软,口味独特。
紫阳洋糖饺子:将蒸熟的糍粑在油锅里微炸,再滚以燕麦、冰糖、花生、核桃掺和而成的拌面,其色泽金黄透亮,油而不腻。
紫阳椒盐饼子:将涂拌了花椒、盐、油汁的面块撮成条状,左右扭动挤压成饼,外炕内烤而成,其形整齐圆旋,其味脆麻可口。
酥炕炕:层层涂拌花椒、盐、油汁,一面撒上芝麻,外炕内烤而成,层层酥脆,层层清香。
蒸盆子
紫阳蒸盆子,最早发源于紫阳县汉王镇,先是汉江艄工歇脚欢聚时的荟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菜。紫阳蒸盆子制作颇为讲究,原料须有全鸡(土鸡)、猪蹄、莲菜、红白萝卜、黄花、木耳、香菇、鸡蛋饺子、水发墨鱼及其它干菜,调料油有大茴、草果、桂皮、花椒、干辣椒、食盐等,用盆具盛之,用大锅隔火而蒸,原料和调料分步入盆,时间最少不能低于4小时。这道菜原汁原味,汤醇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用料之糜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迟则口味大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它当之不愧地成为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
紫阳蒸盆子用料极其讲究,鸡要本地仔母鸡,其它青菜及香料都要当地土产,稍有差迟则口味大变。紫阳蒸盆子汤鲜肉香,色香味俱佳。紫阳蒸盆子上席与小菜搭配,最具地方特色。
富硒豆类食品
紫阳少大米,多杂粮,杂粮以豆类为主。又因紫阳日照偏少,土层瘠薄,蔬菜品种多而产量不丰,因而城乡居民喜以豆类食品做菜,像菜豆腐、豆腐乳、皮豇豆、豆瓣酱等。山里人自有山里人的智慧,看似平淡无奇的黄豆、豇豆经过他们的精心调制,也能做出绝佳的口味来。紫阳县汉王镇一带腌制出来的“皮豇豆”,在县内堪称一绝。其制作 方法是:取嫩豇豆若干,略煮杀青,然后切成寸长短节,晒干存放,待秋后再将本地小红椒切碎晒干与之混合,再加生姜、大蒜若干切片,喷酒,撒盐,调匀后,置于坛中,坛檐掺水,密封腌制。10天后,启坛食用,奇香扑鼻,色鲜味美,辛辣香脆,百食不厌。
紫阳皮豇豆:声名远播,色鲜味美,辛辣香脆,堪称紫阳干菜一绝。
紫阳红豆腐:味正色鲜,为各地食客抢购的紧俏食品。
紫阳豆瓣酱:色香味俱佳,系本地优质富硒黄豆和精选小尖椒腌制而成,味辣色香,为面食之最佳调料。
紫阳菜豆腐:系本地生产的大豆,浸泡透胀后,磨浆去渣,在浆水里加入青菜碎片,搅拌均匀,再调入油盐佐料烧制而成,食用时属于汤菜。其汤色淡味鲜、清香扑鼻,紫阳以蒿坪镇菜豆腐为最佳。
紫阳豆腐干:柴火熏制而成,可拌凉菜,亦可与腊肉爆竹,味香色美,为节日之必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