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 情 简 介
蓝田县地图
蓝田县城一角
政区位置
蓝田地处关中东部,隶属陕西省西安市,县城距市区22公里。东南以秦岭为界与渭南、华县、洛南、商州、柞水等县市相望,北部以横岭与临潼区为邻,西部与长安区、灞桥区接壤。蓝田自古为秦楚大道,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要道之一。
政区划分
全县辖10镇12乡,519个行政村。
人口面积
全县总人口63.7万;面积1969平方公里,约占西安市总面积的19.7%;县城规划面积10.9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蓝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南部为秦岭北麓延伸地带,东部为骊山南麓沟壑区,中西部川原相间,灞河水系镶嵌其中,蓝田地貌类型分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塬、黄土丘陵、秦岭山地。蓝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年平均气温13.1℃,日照2149小时,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主要集中于7—9月。
资源特点: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种有38种,其中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铅、钼等17种,非金属矿主要有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石灰石等20多种。目前,已探明的优质石灰石矿储量在1.2亿吨以上,优质花岗岩8亿立方米,石英矿2000万吨,蓝田玉矿1000万立方米。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列入国家第一个玉石类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200立方米;已探明矿泉水分布点17处,地下温泉分布点5处,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气候条件:
蓝田的气候在全国气候分区中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地带。具有温暖、雨量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生产潜力大,但气象灾害亦多且频繁的特点。境内由于半封闭的盆地地形和山地的影响,气候的地域类型丰富多样,为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光照:蓝田县多年平均太阳辐射值为114.5-118.5千卡/平方厘米.年,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7.1-1845.1小时。丰富的光照资源及其与作物生长期匹配一致的特点,对形成较高的作物产量和良好的品质是极为有利的。
(2) 热量:蓝田县多年平均气温13℃,≥0℃积温4826.7℃,持续期长达299天;≥10℃积温4224.6℃,持续期长达204天;≥20℃积温2488.0℃,持续期长达98天,无霜期212天。宜于喜凉和喜温作物生长,可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要求。
(3) 降水:蓝田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MM,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为537.9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6%;雨热同季为其主要特点。此外,降水日数分布较为均匀,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07.4天,平均3.4天有一次降水。降水的均匀分布对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区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1983年)多达1131.7MM,最少年(1986年)仅509.2MM,高低年间相差622.5MM,年际变率高达84.1%,这种变化也亦产生旱涝灾害。然而,评价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否适宜当地的作物,还主要决定于同期的蒸发与降水之比值,一般认为,当该比值大于1.0时,需要灌溉弥补水分之不足;而小于1.0时,水分则有盈余,需要排水。据计算,蓝田县≥10℃积温期内,此值为1.04,这表明,蓝田县是属于湿润而微显水分不足的区域,若无特殊的气候异常,这种水分条件对旱作农业的需水是基本满足的。
(4) 地域差异:从气候的区域差异考虑,可将全县划分为四个气候区。河谷川道东部区,年均气温12℃左右,年降水高于740MM,为温和湿润区,可两熟而热量稍显不足。河谷川道西部地区,年均气温13℃,年降水在740MM以下,属暖温半湿润气候区,作物一年两熟,但水分略显不足。骊山黄土丘陵区。因海拔高度的影响,年平均气温10-12℃,≥10℃的积温3500-4025℃,降水量700-800MM,属光照充足,气候温和的半湿润区,作物可两年三熟。但该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保水性能差,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秦岭高山地区,大部分海拔在1100-1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10℃积温在3500℃上下,降水800MM以上,属温凉湿润气候,农业在1500米以下可一年一熟。本区突出的是气温低,生长期短,限制了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