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面花之镇”的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鼓乐喧天,近千名群众在“花苫鼓”“跑骡车”的开道下,抬着各家做的以药王山的景点和典故为内容的花馍,送到村子的药王庙。 大荔县阿寿村制作各种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 “花馍”,相传是由古代金石礼品演化的产物,流行于黄河流域麦产区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据说在光绪年间就在该村盛行至今,它源自当地的能工巧匠以面团的可塑性为基础,结合传统民间故事创造出与民俗生活紧紧相关的造型艺术,质朴大方人见人爱。 每年在“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庙会的日子,村民们都要提前三五天,靠巧手揉捏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面花,如药王洞、药葫芦、花轿、蜗牛山、药王戏楼、牌楼、狮子、守门虎龙柱、花供石榴馍等多种花馍,蒸好后,在二月二前两天,敲锣打鼓、花苫鼓开道,恭恭敬敬送到村上的药王庙,到“二月二”庙会的先一天,全村人都要齐聚一起到村口迎神水。“神水”是在农历二月二前,村上都要派人从200多里以外的耀县药王山取“神水”,传说取回来的水能治百病,虔诚的取水人一直将“神水”带回阿寿村西的王家店庙,随后,村上组成浩浩荡荡各路人马前去迎接,你看那阵势,前有探马引路、明锣开道,后有跑骡车、彩伞仪仗、花苫鼓,抬着面花组成的全套药王庙建筑群和各类供品、依次而行,把“神水”接回到当地的药王庙,形成了多年的庙会,以此纪念药王孙思邈,也是农民群众一种文化寄托和精神的向往,从而也活跃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热热闹闹赶了一场庙会。
送花馍的情景
花苫鼓、跑骡车浩浩荡荡迎送花馍
花轿
牌楼
麒麟送子
寿桃
蜗牛山
药王洞一角
制作的“药王庙”
制作的“药王庙”戏楼
制作的各种样式的花馍
图片著作权属作者本人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