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结婚本是男女双方最美好的事情,能够在一番海誓山盟后厮守终身,也是非常浪漫的仪式,但不知从何时开始,这种浪漫而虔诚的约定仪式已转换成嫁娶的面子仪式。从接亲到入洞房,婚礼上每一项“甜蜜因子”的背后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结婚贵,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苦不堪言…… 奢侈婚风的兴起和管控 当结婚成为难事,有人认为归咎于当今社会的攀比风气,有人认为是受婚俗中陈规陋俗的影响。远至秦代,近至上个世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婚俗文化是如何演变到今天的状态的?中国的婚礼大操大办之风始于何时?如何操办?又是如何禁止婚礼大操大办奢侈之风的呢? 先秦时期婚礼重人情不铺张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就认识到了婚礼意义之重大。《礼记郊特牲》称,“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性,所以附远厚别也……” 古人将婚姻看得很重要,为此还整出了一套结婚程序:从“纳采”开始,要经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到最后的“亲迎”等六个步骤,此即所谓“六礼”。 在“亲迎”这最后一个环节,要办婚宴招待亲朋。亲朋也会送上一份贺礼,此即人们所说的“随礼”。这“礼”,民间又称“红包”,有的直接称为“份子钱”。 但在先秦时期,古人结婚并不提倡互相随礼,《礼记郊特牲》中说“昏礼不贺,人之序也”。不仅如此,现在农村仍在流行结婚时吹吹打打那一套,即用来调节婚礼喜庆气氛的奏乐程序也都不要,用古话来说,叫“昏礼不用乐”。 先秦人为什么要求“昏礼不贺”?他们认为结婚是“人之序也”,即人生的一个自然传续过程。所以,先秦时期民间的婚礼大多都很俭朴,一般不会大操大办。 《礼记曾子问》中有一段孔子与曾子的对话,孔子谈到当时的婚俗时说,嫁闺女的人家,“三夜不息烛”;娶媳妇的人家,“三日不举乐”。 孔子还就此作了自己的解释,认为前者是思念骨肉分离,后者则感怀生死无常,所以娶媳妇回来传宗接代。如果当时婚礼热闹非凡,孔子绝对不会说“三日不举乐”。 这种“昏礼不贺”、“昏礼不用乐”的制度,一直到秦汉时期才被打破。 秦汉时期婚礼大办之风开始盛行 到了秦汉时期,先秦时的一套制度没人遵守了,婚礼开始讲究起来。 但在西汉初年,朝廷还是不提倡婚礼大操大办的,《晋书礼志中》中记载了刘邦(汉高祖)当皇帝时曾下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 显然,这是针对婚礼大操大办的现象提出的。据《汉书陈平传》记载,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位至丞相的陈平,当年家里很穷。户牖乡富人张负见他相貌不凡,决定把守寡五次的孙女嫁给他。但定亲后,陈平无力置办酒宴,是张负予其“酒肉之资”,方得完婚。 陈平是在西汉建立前结的婚,由此可见,办婚礼讲排场在秦代已兴起,到了西汉中后期更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盐铁论散不足》记载:“古者,燔黍食稗,而捭豚以相飨。其后,乡人饮酒,老者重豆,少者立食,一酱一肉,旅饮而已。及其后,宾婚相召,则豆羹白饭,綦脍熟肉。今民间酒食,殽旅重叠,燔炙满案,臑鳖脍鲤,麑卵鹑鷃橙枸,鲐鳢醢醯,众物杂味。”意思是说,以前举行婚礼,用肉汤米饭,再加一些切细的肉块和熟肉招待客人。而现在,鱼肉重叠,烤肉满桌,大鱼老鳖,鹿胎、鹌鹑、香橙……不仅十分丰富,而且越来越铺张。 当时,一些郡国为此专门颁布了地方版“禁酒令”——“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 但西汉第七位皇帝刘询(汉宣帝)认为此举不妥,于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秋天,下了一道诏书,指示“勿行苛政”。 《汉书宣帝纪》记载,刘询认为,婚姻之礼,是人伦中的大事;酒食会友,是行礼乐时使用的。禁止老百姓嫁娶时摆设酒食,以相庆贺,等于将乡里亲朋间应有的礼仪废除了,令民无可欢乐,这不是教化老百姓的好办法。 “开酒令”不仅影响了当时婚礼风俗,对后世婚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汉宣帝的“开酒令”是古代中国婚礼大操大办的“第一号令”。 魏晋南北朝刮起“奢侈婚风”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婚礼更为重视,刮起了“侈婚风”。因为婚礼过于讲究,这一时期还产生了许多新的婚俗,如新娘在婚礼中用扇子挡脸的“却扇之俗”、新娘打扮完毕用细纱蒙面的“盖头之俗”以及夫妻之间的“交拜之礼”,均出现于晋代。“闹洞房”风俗在这一时期,也特别盛行。 传统婚礼中的同牢、合卺之礼依然保留,但所用器物更讲档次。所谓“同牢”是新婚夫妻一起吃肉的礼俗,“合卺”则是新郎新娘在洞房里喝交杯酒的礼俗。当时的南朝,行同牢之礼时美食毕设,合卺之行则使用金银玉器,用品极为奢华。 《南齐书武帝纪》(卷三)记载,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齐武帝萧赜下诏,欲遏制婚礼中这股不正之风,称“晚俗浮丽,历兹永久,每思惩革,而民未知禁。乃闻同牢之费,华泰尤甚。膳羞方丈,有过王侯”。 针对“奢侈婚风”,萧赜指示相关部门拟订规约,公布于众,并限定摆设婚宴的规模,让合卺之礼不至于亏欠的同时,又能做到婚礼俭朴。最后特别强调,“如故有违,绳之以法。” 后来的齐明帝萧鸾,还组织朝臣讨论,将行合卺之礼时所使用的器皿,由金银器改为陶器。 同一时期的北朝,婚礼奢华同样不逊南朝。由于婚礼浪费严重,相互攀比严重,已影响到国家财政和社会稳定,朝廷及有识之士都不时指出侈婚的危害,提倡节俭办婚礼。《北史临淮王谭传》记载,当时的皇族子弟元孝友曾进言:“请自兹以后,若婚葬过礼者,以违旨论。”北魏官员崔猷也曾提出类似的禁侈主张。《周书崔猷传》中称,“时婚姻礼废,嫁娶之辰,多举音乐”,有钱人家“衣服奢淫”,崔猷上书请求“禁断”,得到了朝廷批准。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行将灭国的南唐曾议订婚礼,经过一番争论后,知制诰潘佑的意见被唐主采纳—婚礼可以用乐。这是春秋以来,第一次由朝廷明文规定婚礼可以用乐的记载,中国人举办婚礼时请吹鼓手助兴遂成为一种风俗,一直流行到现代。 元代随礼之风大行其道 在禁止婚礼大操大办方面,其实历朝都有过限制,制度规定较详细、严格的,应该是元代。 元代虽然由蒙古族统治,但汉族风俗仍主导时人的婚姻生活,婚礼大操大办之风仍然盛行,“聘财无法,奢靡日增,至有倾资破产,不能成礼,甚则争讼不已,以致嫁娶失时。”因为办不起像样的婚礼,一些男女竟然不能及时嫁娶,可见当时的结婚成本确实太高了。 元代官员胡祗遹在《论农桑水利》中这样记述:“今日男婚女嫁,吉凶庆吊,不称各家之有无,不问门第之贵贱,例以奢侈华丽相尚,饮食衣服拟于王侯,贱卖有用之谷帛,贵买无用之浮淫,破家坏产,负债终身,不复故业,不偿称贷。” 面对奢侈的婚礼习俗,元朝对彩礼、宴席诸方面都做出限制性规定。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正月,元朝廷颁发婚礼“限酒令”,诏书中明确要求,“亲礼筵会,务从省约”。对聘礼和宴席的开支花销,定出如下标准(上限)——上户,金1两,银5两,彩缎6表里,杂用绢40匹;中户,金5钱,银4两,彩缎4表里,杂用绢30匹;下户,银3两,彩缎2表里,杂用绢15匹。举办宴席,上、中户不得超过三味,下户不得超过二味。 当时,不仅婚礼互相攀比,随礼之风也大行其道。在官场上,有时干脆直接从每个人的工资(俸禄)中扣除“份子钱”,有的“份子钱”竟让月工资“十除八九”。此风甚至影响到官场的廉洁,朝廷特规定,以后随礼不得从工资中扣除,违反者法办。 此规定还形成了法律条文,《元典章》中称:“如蹈前辙,许监察御史廉访司体察明白,以赃论罪。” 婚礼成当代“最大奢侈品”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其形式也随其地位的提升而愈加复杂。而现今高昂的结婚成本不仅困扰着中国的年轻一代,很多国家的年轻人都在面临着结婚的尴尬…… “婚不起”的尴尬不止于国内 英国《每日邮报》称,按社会地位、收入水平和技能水平划分的8个阶层中,低薪的工人阶层近些年来登记结婚的比例持续大幅下降,已经从2001年的52%降为44.5%,而中产阶级以上的高收入人群结婚比例则大幅上升,其结婚比例2012年为66.3%。根据调查结果,40%的受访者承认“结婚花费实在太高”,因此没法结婚。 “婚礼已成为最大的奢侈品。”德国《柏林日报》和西班牙“金融”网站不约而同用这样的标题来评论日益高涨的结婚费用。“金融”网站援引西班牙IE商学院与谷歌联合发布的《结婚白皮书》称,西班牙举办一次婚礼的平均花费为2.32万欧元,去年该国婚礼产业的产值达到了36.157亿欧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34%。 《环球时报》驻西班牙记者的朋友卡洛琳娜和丈夫每月收入都有1000多欧元,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西班牙算不错的。她告诉记者,西班牙人注重家庭也喜欢热闹,所以办婚礼的架势都比较大,会邀请很多的宾客。为了节省,她没有选择在酒店办婚礼,只是在马德里郊外租了个小农庄,就连婚礼用的糖果点心也都是自己买的,能便宜许多。尽管如此,卡洛琳娜婚礼的全部花费也在4.5万欧元左右,其中的大头是婚宴,婚纱也要3000多欧元。为了这场婚礼,她和丈夫存了1年的钱,最后还是没有存够。婚纱和蜜月旅行是双方家长赞助的。 发出类似感慨的不仅是欧洲人,在传统上重视婚姻的东亚,越来越多大龄青年更显得无奈。韩国《中央日报》援引一项最新调查结果称,目前韩国年轻人结婚所需费用至少要2亿韩元,包含买房或租房、举办婚礼、准备彩礼和嫁妆以及新婚旅行等开销。结婚费用如此之高,平均每3个被调查对象中就有一人回答靠贷款才能支付,其次是用存款(33%)和“靠父母支持(22%)”等。 日本富士电视台称,在东亚,40多岁还未婚的人群不断扩大。由于人们对于婚姻的物质要求不断提升,高昂的结婚费用使很多年轻人“结不起婚”。 结婚成本高涨将导致人口危机 “结婚成本高涨的最大后果,就是年轻人越来越不敢结婚,他们往往推迟结婚,甚至放弃结婚。”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茨姆曼尔说,联邦统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年轻人选择同居不婚的只有5%,而现在已达到19%,更有28%的人干脆选择“独身”。 结婚费用高在韩国也造成“三不(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人群”大幅增加。首尔市不久前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市35岁至49岁男性中的未婚者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9倍,相当于每5名该年龄段男性中就有1人未婚,同年龄段女性未婚者人数也增加了5.4倍。 在俄罗斯,结婚成本高涨的最大后果被认为将可能导致人口危机。俄《商业咨询日报》称,由于房价和结婚费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年轻人拒绝登记,从而影响了多数低收入者建立稳定的家庭,这无疑对国内人口出生率及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该报援引莫斯科市家庭与青年政策局的统计称,57%的莫斯科家庭没有孩子,年轻人通常首先考虑自己的前途和生活,最后才考虑成家和生子。这对俄罗斯越来越低的人口出生率显然是致命的打击。 多国颁布奢华婚礼禁令 对于“有钱人终成眷属”的调查结果,英国智库“西维塔斯”负责人接受天空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这些数据表明,英国社会两极分化严重,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低收入人口不能或不愿结婚。 在东方,结婚费用高涨的原因之一是根深蒂固的“面子”文化作祟。东亚各国传统中,结婚的一项重要开支是举办婚礼。近些年,豪华酒店、名牌婚纱、高档婚宴似乎成了公认的标准。一些商家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借机抬高婚庆服务价格。结婚费用高涨令韩国人又爱又恨。在娱乐文化发达的韩国,影视剧中梦幻般的婚礼场景,明星结婚时的盛大场面,成为不少年轻人心中的向往。但高昂的费用却令他们望而却步。韩国《中央日报》称,目前正在准备结婚的上班族中有88%的人都希望能缩减结婚花费。LG集团年初宣布职员婚礼规模的具体规定,专务以上级别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选择特级酒店等豪华场所结婚。 俄新网报道了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市长乌斯莫诺夫颁布的一项禁令禁止举办豪华婚礼。该市政府的禁令称,大操大办的婚礼进一步加剧了乌兹别克斯坦国内的社会不公,将会导致大部分居民走向贫穷。此前,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也下令对举办过分奢华婚礼的人处以罚款,借此鼓励人们节俭。他要求严格规定参加婚礼的人数、用餐和车辆数量,并制定罚款数目。俄《观点报》称,在中亚不少国家,高额的结婚费用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生活陷入贫困。吉尔吉斯斯坦2011年GDP只有58.7亿美元,但该国民众每年用于婚礼的费用却高达10亿美元,该国平均每场婚礼需花费8000多美元,结婚前,男方要向女方送巨额彩礼。一些贫困家庭为给孩子办个隆重婚礼,不得不向银行贷款,甚至借高利贷。由于结婚费用过高,许多地区古老的抢亲风俗也死灰复燃。吉国有1/3的已婚妇女都是被丈夫从街头或其他地方抢到家的。吉国“妇女援助中心”主席阿雷姆库洛娃表示,在吉国每年大约发生1.1万起抢亲事件,其中约有2000名女孩遭受暴力。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