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泪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七夕又称乞巧节、双七节、中国情人节等。牛郎织女天各一方等鹊桥相会的悲剧故事传至今天已经演变成劳动人民(主要是妇女)向巧娘乞巧、求福的民俗活动。大荔乞巧节活动独具特色。活动有组织、有宣传、有内容、集传承传统、娱乐人民、宣传地方、挖掘技艺能人,体现了现代民俗活动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一份大荔百姓复古的浪漫
2007年8月19日,又是一年七夕时,就在全国各地都在围绕“中国的情人节”而大做文章时,在大荔县户家乡一个偏远的村落里,几千名朴实的村民举行了一场乞巧节比巧赛巧大会,享受了一番复古的浪漫所带来的惬意和欢欣。
当天早上七点多,我们赶到户家乡大壕营村,一进村子便被巷道两旁的红色标语所吸引,一种喜庆的节日气氛立刻被烘托了出来。上午9时许,会场顿时热闹了起来,四、五个锣鼓队一起敲了起来,舞狮的,唱同州梆子的,表演木偶戏的,扭秧歌的一齐表演起来,所有的鼓一同敲了起来。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两名青年男子抬着扎好的巧娘,走进了会场,一下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花样各异的巧馍、鹅黄的巧芽、做工细致的巧绣、还有婴儿的虎头帽、虎头鞋、小香包、手工毛毯、土织布等各类手工艺品一齐展了出来。会场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老人、孩子、妇女、男子在各自喜好的展台前驻足欣赏,不时地发出阵阵“啧啧”的称赞。 据组委会的负责人介绍,大壕营村是一个传统民俗文化比较活跃的村子,本次乞巧活动分为传统乞巧活动泡巧芽、蒸巧馍、缚巧姑、背巧歌、磨巧碗、巧姑表演;展巧赛巧花馍、剪纸、吹塑、烟盒贴画、刺绣、民间纺织系列演示;七夕文化专题联谊活动、社火系列、木偶表演、农村自乐班、中国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现场献艺等内容。 参加活动的村民都是来自大壕营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的广大村民,活动是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创建文化艺术之乡展开,主要是为了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传承悠久民间民俗文化,其主题是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一位摄影家无私的文化拯救
据了解,大荔县大壕营村的乞巧节民俗活动从2003年恢复至今,已经举办了5届了,每届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一位大荔摄影家的辛勤努力。他就是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的理事邱良生。
邱良生老家就在大壕营村,小时候耳闻目睹了家乡的乞巧节民俗活动,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长大后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摄影家,他便一直有个想法把家乡的乞巧节民俗风情好好挖掘整理一下。2002年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在全国发出了“抢救性记录中国文化遗产行动”的倡议后,他便萌生了在家乡举办乞巧节民俗文化活动的念头。 2003年,邱良生经过多方努力,在陕西民俗摄影协会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乞巧节民俗文化活动,虽然第一年只有西大壕一个行政村参与,但却给了邱良生以莫大的鼓励。随后几届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外界的反响也越来越大,甚至影响到了国外。2006年日本的民俗专家、日本枚方市七夕研究会副会长鸟居贞义打听到大荔要举办乞巧节民俗文化活动的消息后,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邱良生,想参加中国的乞巧节民俗文化活动。看完了整个活动后,鸟居贞义激动地说,七夕节在日本兴起较晚,但是目前却比较兴盛,每年日本都会举行全国性的活动,特别要开一个七夕节峰会。由于七夕节的发源地在中国,为了在中国寻找举行七夕活动举办最好的地方,他花了5年时间,今天终于在大壕营村找到了,他表示以后会带更多的日本朋友来这里过“七夕”。
邱良生说,今年这一届是这几年举办的最成功的一届,不论是参与群众的人数,还是乞巧活动形式,都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在形式上,今年有了些许的创新,增加了放天灯、写短册表心愿等新的形式,时尚元素的融入使得活动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了。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永莉、县妇联主席王明芳参加活动
锣鼓队迎巧
七夕我们来乞巧 (毛笔书法)
穿七彩线
巧姑祭奠桌案
乞巧
掐巧芽
掐巧芽
观看摄影家和群众
磨巧碗
展出作品
展出作品
县上领导参观展巧
县上领导为乞巧节做出贡献的单位个人颁奖
天灯载着希望和梦想飞向天际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