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皮影
凤翔皮影,民间俗称“灯影戏”,也叫“牛皮灯影”。它是民间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有“电影始祖”之美称。
凤翔民间从事皮影的艺人一般分为演戏者和皮影制作者,历朝历代都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凤翔是皮影的发祥地。尤其是虢王镇万封村的刘氏(刘改成)曾是雕刻皮影的名艺人,在凤翔民间独树一帜。其子刘军虎传承父业,雕刻的皮影精益求精,其制作的皮影作品名声大振,产品至今远销海内外。
凤翔皮影产生于汉代的长安城,据《海阳竹枝调》诗云:“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话见李夫人(汉武帝的宠妃)。”唐宋时期皮影戏流传于关中道,尤其在凤翔民间盛行,其艺术创作吸取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的手法和风格,也从秦腔戏、民间社火中吸取营养,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大观园中的一绝。此后,皮影戏的演技和雕刻艺术都有大的发展和创新,成为民间群众喜爱的戏剧形式。观众在看戏的同时,也欣赏皮影的制作艺术。凤翔皮影称西路皮影,刘氏皮影则是西路皮影的代表。
据说刘氏从小就心灵手巧,五、六岁时就非常喜欢刻木章子玩。一天,村里来了个戏班子演出灯影戏,亮子(影幕)那些色彩斑斓、活灵活现的皮影人物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边看边用笔在烟盒纸上将人物造型画下来,回到家中后,寻来老人们废弃的“花花牌(牛九牌)”,压在烟盒下就用刀刻了起来。那时的刘改成只是玩耍,当时根本没有想到从此以后就与皮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学刻皮影长达六十多年。
1958年,17岁的刘改成跟随刻木章子的师傅,进入北京王府井大街东安市场工艺美术综合厂,正式学习皮影雕刻艺术。两年后回到凤翔老家,专门钻研起皮影雕刻艺术。
皮影人物的造型结构和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每一个人物都分为头、身、臂、腿等部件,单独刻好后再用线把各部件组接起来,就形成一个完整的身段,头部暂不与其他部件组接,演出时根据戏剧剧情的需要安置在合适的身段上。人物的肩部和双手部位各系一根细竹子棍,名叫挑杆,供演出时挑线手操纵。有幅对联形象地说:“一张皮成王成侯,三根竹能文能武。”皮影演出除了需要雕刻的30多公分高的人物外,还要配以桌、椅、台、案等日常用具和龙、虎等动物及车、轿等道具,也还要有山、树、花草、亭、台、楼、阁等背景道具,这些用物都需要从事皮影雕刻艺人提供。刻制皮影要选用上等的牛皮,经过刮薄、拉展、晾晒、雕刻、着色等24道工序后才能完成一个物件。手工雕刻一个物件,至少要刻3000多刀,一般采用阳雕阴刻、明暗凿纹等方法。
刘氏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不但能刻皮影,也是演灯影戏的全把式,能挑线、唱戏、敲锣打鼓,还能拉二胡。他大胆创新皮影造型,对人物各部位的比例确定得更为合理,从视角上接近于人体的真实。他运用自己掌握雕刻行业多种技艺的长处,在皮影刻制过程中引入了其他有用的手法,使皮影更加有了观赏性,使皮影作品富有金石感,赢得了专家学者的好评。他在染色上改进工艺,染的色彩不褪色。2003年在接待《华商报》记者时,拿出了40多年前亲手刻制的皮影说:“这东西再过几个40年,也绝不会褪色。”他对过渡色的运用,更是皮影界的首创。刘氏刻制出来的人物、景物图案造型精巧,生动传神,男性浓眉大眼,女性柔婉妩媚,文臣武将、才子佳人形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皇宫大殿、绣阁书房、军营帅帐、花木怪石既逼真,又有诗画般的韵味。六十多年的捉刀生涯,使他的手骨节粗大,以致常开玩笑说:“我的手皮还不如牛皮细。”
改革开放后,刘氏皮影在海内外有了名声。他作为一名著名艺人,吸引了法国、日本等国的艺术家及国内的艺术家、艺术院校的师生络绎不绝前来拜师学艺,临行时一般都要购买他的皮影作为收藏品。《人民画报》《华商报》《中国民族报》等曾对刘氏皮影作了专题报导。1989年,他的作品《马靠》、《小生雪花氅》、《龙袍》、《小旦》等被送到大连参展,其作品获全国首届民间工艺美术佳品。本人获名艺人荣誉证书。2002年4月,凤翔县人民政府授予刘改成“文化示范户”称号。同年,他继承父业,率领全家人来到县文化馆,率先创办了“凤翔皮影制作中心”,收几十名学徒,进行皮影艺术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刘氏皮影年产量达8000多件,其中《皮影——藩王靠子》荣登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个性化邮票。
窗花
剪纸是凤翔民间妇女自古以来所喜爱的一种艺术。它历史悠久,流传甚广。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大年初一,孩子们成群结队燃放鞭炮时,姑娘们则呼朋引伴串门子,兴致盎然地欣赏、品评各家的窗花及糊窗子的技巧。尤其是娶新媳妇,从窗子、炕墙、顶棚、迎亲花桥,甚至有些嫁妆,全都要用剪纸装饰一番,借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当人们走进新房参观时,,就好像进入剪纸艺术展厅一样。
凤翔民间剪纸艺术,经过历史变迁,始终以其清素、典雅、严谨、淳朴的个性凸显独特的风格与魅力。其艺术手法分阴剪、阳剪、剪影、染色等。从类型上分为窗花、炕围花、顶棚花、碗筷花四大种。
窗花是民间流传最广、用量最大一种剪纸。凡春节、嫁娶、祝寿等喜庆之日都要换贴新窗花。窗花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有传统的喜剧故事、人物、花卉、鸟兽、虫鱼、瓜果、山水、器皿等。也有以谐音比喻的方式来寄托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窗花分亮格和暮格两种。亮格也叫烟格,一般是把剪好的和窗格一样大的剪纸直接贴在窗格上,既能使房内光线明亮,又能使居室空气流通。暮格是把剪好的窗花贴在白纸上后,再糊上窗格,窗花与白纸相互映衬,见光现影,别有一番情趣。糊窗花非常讲究,从布局上一般在窗子的四角都是对称的红色亮格,中心也是以红色为主,大多镶有白色玻璃,象征心明、透红、四季红。能否将严格窗户布置成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那就要看主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有的注重色彩的斑斓艳丽,有的则考虑内容完整协调。主人们选择各自喜爱的题材,或百鸟朝凤;或八仙过海;或琴棋书画;或戏剧故事,以使每面窗户的剪纸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内容。细看那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千姿百态的造型,真是妙趣横生,耐人寻味,似乎给人们讲述着中华民族极其古老的故事。
炕围画
炕围画是凤翔民间文化中一种地域性很强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和年画的复合体。自古以来在凤翔民间广泛流传,经久不衰。
自上古以来,凤翔农村的家家户户都用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因极易起皮脱落,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以高于两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之累。
实用性有了,但无美感。于是人们用彩色剪纸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剪贴几枝兰叶梅花,果然悦目。就这样,最初形式的炕围画便出现了。
后来,由于众多给宫廷庙宇进行彩绘的画匠投身此业,各种建筑彩绘图案、表现形式也被大量借鉴和引进。而民间木板年画在凤翔城乡的盛行,各种画作图譜的刊印流传,又为炕围画的内容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蓝本”。到了清代,炕围画的表现能力日渐成熟,形式格局逐步完备。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即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各种画面空间,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美感,又具繁简对比、主从相映的丰富表现力。环炕的墙上是炕围画的主体,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炕围画的高度一般为两尺左右,现在由于房屋建筑日渐高大宽敞,炕围画亦有逐步增高之势,长度依照炕的大小而定。
炕围画画面空间、边道以外的空间部分所剪纸色彩称为“底”。凤翔民间常用红棕色,红火浓艳,强烈醒目,也有用绿色,素雅大方,清新悦目,二者各具其妙,各有千秋。
边道图案剪纸是炕围画的精华所在,对炕围画的形式和风格的形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评定一套炕围画的优劣高下,亦多以此为标准。
边道的种类极多,相当一部分剪纸是由具有吉祥如意的图案纹样反复连续而成。常用的有褪色边、玉带边、竹节边、冰竹梅边、卷书边、万字边、狮子滚绣球边、富贵不断头边、夔在套蝠边(蝙蝠寓福)、暗八仙边(八仙手持的道具)、鹤寿边(白鹤与各种寿字)、金玉满堂边(金鱼加水草水纹)……或古朴、或新颖、或简洁、或精细、或平面展开、或立体凸显、或强烈明快、或平和含蓄,可谓是百色白样,美不胜收。每套炕围画边道的繁简多寡不尽相同,但都是有机组合,相映成趣。如果再仔细体味其中吉祥喜庆的寓意,那更是如嚼橄榄,余味无穷。
同边道相配的还有几种适合形图案纹样,所剪纸画在画面空间两旁的围“卡头”,设在第二组边道下面角隅处的称做“角云子”,这些剪纸图案都是“细炕围”的附加装饰,具有锦上添花之美。
画空也称“池子”,是炕围画的点睛之处,有长方形、圆形、菱形、扇形等多种图案。其表现内容丰富,人物、花鸟、山水、风景无所不有,表现手法多样,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木版画、年画、装饰画、书画等多元并存。
画空内的人物旧时多取材于历史典故、话本传说,一般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太公钓鱼”、“苏武牧羊”、“四美图”、“八爱图”、“二十四孝”等。现在则多选用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如“嫦娥奔月”、“麻姑献寿”、“鸳鸯戏水”、“貂蝉拜月”、“白蛇传”、“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金水桥”等。有的是各种“选段”的集锦式“会串”,有的则以“连台本戏”来表现。
花鸟画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画空内容,常剪纸画的有“莲生贵子”、“锦上添花”、“六合同春”、“岁寒三友”、“牡丹富贵”、“孔雀开屏”、“荷花娇艳”、“鸳鸯比翼”、“松伴白鹤”、“竹拥熊猫”、“蝶戏秋菊”、“鹊闹冬梅”、“兰花沁香”、“山茶吐蕊”,还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花瓶中插月季花.则是“四季平安”……真是花团锦簇。喧闹的春色,时时化解和抚慰着人们饱受生存之累的心境;勃勃的生机,常常激发着人们热爱生活的兴头。
剪纸画空内的山水画多为高山奇峰、飞瀑流泉、碧树烟云。风景画则多是各地名胜,如北京的颐和园、杭州的西湖、苏州的园林、桂林的山水、太湖的渔歌帆影,以及由此变化而来的青山绿水、楼台亭阁、长桥曲栏、绿树白云等。
因为这些题材和内容寄寓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希翼,故而备受喜爱,并作为“保留节目”长盛不衰。由于这些画面都以饱满的构图、艳丽的色彩、生动精细的刻画而引人注目,故而享受着主人们的“重点保护”。有的是以透明的塑料薄膜遮罩,有的则专门用一个“菱箭排排”挡尘御气。只有在亲朋好友上门或左邻右舍相聚时,方才展示夸耀,其珍爱之心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可以窥见凤翔民间炕围剪纸画的地方特色:集品类众多的艺术形式,容五花八门的表现手法,纳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真可谓倾其所爱、尽其所想、反复铺陈、叠加组合,形成了大艳大素、大雅大俗的美学品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