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居住着近400多回族人口,其中县城区约300余人,池河镇有一部分。他们共同信仰伊斯兰教。虽长期与汉族混居,共同使用汉语,其风尚习俗却有着自己传统风格特点。 一、衣着朴素 热情好客 回族人民有着自己的民族特点,热情好客,维护荣誉,关心他人,乐善好施,勤劳治家,帮助他人等良好的风尚习惯。时代不同了,传统习俗仍保留不少;如衣着、打扮、婚俗、丧葬、节日喜庆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些变化外,其传统习俗方式基本一样。
六十年代前,男的常穿中式对襟布纽上衣或穿大襟中式上衣,劳动时为利落,习惯腰间扎着兰色或黑色布带,头戴无沿平顶白色或黑色小圆帽,穿中式长裤。年近50的人,常用黑色小布带扎着裤脚,穿布帮底圆口鞋。如做生意,外穿兰或黑色上衣,内穿白对襟衬衣,袖口挽起,露出白袖头,使人有一种清爽利落之感。女的好梳洗,爱修饰(打扮一类),一般常穿素色上衣,兰或黑色裤子。30岁以下的人常穿对襟和大襟中式上衣,布料带有方格布纹或暗花图样的上衣下裤。据老人讲,解放前,石泉城的回族妇女头带盖头式的发帽不多(因当时的回族人口太少),就是现在的安康城里或有着回民的乡村,也常看到头带盖头式的发帽的妇女也不少。
回族人习惯好客,相识的人来访,多以茶水待客,喜用紫阳盛产的阳坡毛尖青茶,茶水甚浓,客人走时一定要送到门口,致礼言别。回族人民不仅有着热情好客的习俗,而且有着乐善好施的良好风尚。如哪家有困难无依无靠的,身患疾病无钱治疗的特困户和残疾人,途中相遇或路过家门以求救助乞讨的人,总是或多或少地拿出钱粮物品救助施舍他人。
二、语言称呼 饮食文化 回族祖先源于西亚,俗称回回,迄今仍保留着某些阿拉伯文化传统。阿语或波斯语仅限于宗教活动用语,现在由于回汉杂居,语言交混,虽用汉语,却带有浓厚的回族特点。如对父亲叫“答”,爷叫“巴”,(也有叫爷的)。小孩子叫“岁娃子”,你做什么,又称“弄啥”。死者称“亡人”,人死称“无常”等。又有许多用语仍保留着阿语或波斯用语如:“赛瓦布”(善功),“古那哈“(罪恶),“属迷”(凶险),“哈拉目”(非法)等。也有用语混杂使用的有“暂麻”,(大意指这件事办的好,这个东西非常好,这人长得好等。“赫娃尼”(大意是魔鬼等)。 回族的传统饮食,随着地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食品特点。有牛羊肉杂烩汤,将馍掰成小块泡在碗里,(不是将馍和肉同时烩进锅里),碗里撒些蒜苗和香菜调料油辣,生蒜头更佳。羊肉萝卜炖藕汤,牛羊肉烩面片,牛肉扯面,羊肉水饺,羊肉黄花木耳萝卜烩制的白面麻食,锅盔馍,芝麻烧饼,芝麻糖墩,牛羊肉冻糕,肉夹馍等。 夏天因肉类不易保存,又难买到,故而吃的较少。一般多吃鸡、鱼一类能吃的回族食品。无肉时随茶便饭,以清淡为主。煮牛肉时用纱布缝一小包,内装花椒、小香、桂皮、八角、鲜姜、草果等,随肉一起先用大火煮,然后用微火慢炖。煮熟后,色香味美,十分可口。天气炎热时,回民一般爱吃酒米饭,大红枣或红薯煮成的酒米饭晾冷,吃时撒一些芝麻面,抹一些蜂蜜更佳,也是回族喜爱的食品。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