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陕南因有汉江横穿境内,人们常用竹或木编成筏子,利用河水进行运输。筏子构造简单,将许多木材或竹材用绳或藤捆扎成长排即可,故筏子又称“木排”或“竹排”。它面积大,稳定性好,但最大的缺点是无舱,易浸水。将货物堆放其上,由人撑运,借助水的浮力,顺流而下,一日可行百里。至今人们运送木材,还常采用并木为筏的方法。 陕南平川地区,旧时也以骡马代步,各地有专门经营骡马租赁业务的,俗称“脚力”。马背上备有鞍蹬,人骑在马鞍上,将携带的物品系于鞍架两侧,马主持鞭驱赶指挥马匹。码头渡口或交通要道处,常有马主招揽乘客。 陕西各地除了上述车、船、驴、马,主要交通工具还有轿子和人力车、三轮车等。 轿子古称“肩舆”,据说是将车子去掉轮子改造而成的。其形制为二长竿,两端各横绑一截短木作抬杠,中间为轿身,上有顶,四周有遮盖物,有的还有缨穗彩绘等作装饰。轿内设有坐椅,乘者坐其上,由人力扛抬以代步。坐在里面平稳舒服,可免受乘车的颠簸之苦。轿子又分官轿、平桥、花轿、素轿等数种。 官轿为衙门官府所用,轿身大,以绿呢或蓝呢作轿身,十分华丽。根据官员品级,四人抬的称“四抬大轿”,八人抬的称“八抬大轿”。一般四人抬轿,四人跟班替换,前有执事开路喝道。 平轿又分两种,一种为富户巨商私人用的平轿,轿身略大,以蓝布作轿身,轿夫都为私人雇佣;另一种是普通平轿,轿身小巧,用青布作轿身。民间出外走亲访友或游山玩水,均可向轿行预约或临时租用。各地都有轿行,专门雇有抬轿的轿夫。 花轿为结婚喜庆时新娘乘坐的轿子。比较秀丽考究,文华顶,西洋盘,周围均用红绸扎结各种花卉,四角挂玻璃连珠灯,下坠大红绣球。轿夫也穿红扎绿,腰系红绸带。 素轿是送丧出殡时,供死者家属女眷乘坐的轿子,由轿行或素仪店租用。素轿四周用白布围罩,有的还以白布扎球,这种轿子通常都是两人抬的小轿。 人力车俗称“黄包车”,又因由日本传入,故又有“东洋车”之称。系用人力挽拉的一种两轮车。旧时在没有公共汽车前,是各个城市最普遍的交通工具。车有2个胶轮,车厢为坐椅形,可乘坐2人。有的坐位上方有可折叠的蓬布,用以遮雨挡阳。乘者上座,车夫在前面拉车奔跑。有的在车杆上装有喇叭,用以鸣道;有的在座位前脚踏板下装有铃铎,可由乘坐人踩踏鸣道。车夫多由轿夫改行转业,每天向车行租用。车行有行规,除先交押金外,每天车租须四六或三七拆帐。车夫须穿蓝色号衣,不得沿途争揽乘客,不得酒后拉车等等。违者罚款处理。除车行人力车外,各机关团体、商家富户各有公家或私人的人力车。建国后人力车均改为三轮车。 三轮车出现于50年代,车上装圈椅形坐位,主要用来载人,可乘坐2人,亦可用来载物。这种车比挽拉的人力车省劲,60年代逐渐消失,为机动车替代。 现在各地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出门行路,乘车、骑车者居多,公路上汽车、摩托车、拖拉机、自行车、架子车、马拉大车交错而过。沿河舟楫也换成了机动船舶。但在一些偏僻山区,爬山涉水、肩挑背扛仍是主要的行路方式。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