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乞巧节 “七月七”俗称乞巧节。相传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日。 六月六日,姑娘们用绿豆、大麦、豌豆、谷子、高粱等五色杂粮入水浸泡,藏于箱中,让其生芽,到七月七日晚端出来,名曰“巧芽”。姑娘们把巧芽放在一起,看谁的芽生的白,长的高,谁将来就心灵手巧,能找一个如意郎君白头到老。接着姑娘们掐折巧芽,丢入水碗中,以灯下水中映出的形状猜测前途,同时还要聚集灯前,唱乞巧歌;并制穿针刺绣状,意思是请织女星传授女工技巧,叫做“乞巧”。有些地方有“乞巧会”。姑娘们先把巧芽收集起来,放到一张桌子上,桌上供尊七仙女神像,设供品,众女轮流上香化表,最后围在一起唱《乞巧歌》,乞求七仙女赐以灵巧之心之手。此俗新中国成立后消失。 七、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是晚,各家老少集聚院中,桌置月饼以及核桃、柿子、红枣、石榴、梨等水果,敬献月亮。献月后,长者将献品散给晚辈,大家一面吃,一面赏月,共享天伦之乐。如果有亲人在外不能团聚者,人们便将月饼分切一角,以表示思念之情。 另外,节前亲戚朋友之间互送月饼、瓜果,以示庆贺。 八、重阳节 古以九代表阳数,九月九日即九九相逢,故称“重阳”,意取此日为长久吉日。此时正值深秋,昔之文人学士登高赏菊,饮酒咏诗。现在,重阳节在其他地区已经不被人们重视,而陇县在这天至今流传着为外甥和未娶之媳送花糕的习俗,花糕做得大,插上菊花以示富足。 九、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天气渐寒,人们多已换上棉衣。为使先祖过冬,到十月一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到祖坟烧化纸糊的衣裤和纸钱,“给亡人送寒衣”,晚上还要在家门口烧纸哭奠。此风俗现在农村仍然流行,而且相当盛行。 十、腊八节 腊月初八早晨,家家户户都要吃“腊八粥”。腊八粥多以小米、红萝卜、豆腐及各类豆子煮成粥,从这天起一直吃到春节,取意连年有余。凤翔流传这样一首民谚:“鸡儿鸡儿吃腊八,吃到肚里屙疙瘩,树儿树儿吃腊八,吃了腊八长丈八……天吃腊八,风调雨顺,地吃腊八,五谷丰登”。至今有些地方,人们在腊八这天,将腊八粥涂于果树或喂家畜、家禽,以期根深叶茂结出硕果,槽头兴旺。 十一、祭灶 相传腊月二十三是灶神升天之日,民家于是夜祭祀,祭品为干粮、灶糖等,还要给灶君的马奉献草料,同时陈设香案。俗以灶君为一家之主,每年此日,灶君升天向玉皇大帝面奏一家人之善恶。故各家唯恐有所指责,必先以灶糖胶糊其口。现在农村仍有此俗。从此日起,人们都要进行大扫除,拆洗衣被,准备以崭新的面貌过年。 旧时民间多有稀男欠女者,为使儿女平安成长,常祈求于灶君神灵保祐,多许以猪、羊、鸡酬惠神恩,谓之“寄保”。待孩子长到12岁,便要赎身,于此日,或杀猪,或宰羊,或献鸡,以酬前诺,意为酬谢神灵已毕,愿心已了,将孩子领回来自管。此日,亲友乡邻多来祝贺,以衣、帽、鞋、袜为礼,兼为被赎身孩子搭红,鸣放鞭炮,主家须备酒肴款待客人。此俗今虽渐少,但仍有沿袭故旧者。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