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法特点 (一)代词 1.指示代词 安康话的指示代词和普通话不同的主要有“喔、喔咳儿、果、果里、咧里、贝儿”等。 喔[uo(55)]又音[]——为安康市话、旬阳话所独有。 “喔”、“喔咳儿”,读[uo(55)]时为远指代词,与“这边儿”相对,指与说话者距离较远的人或物。发音时,嘴对着所指方向伴有指示的动作。单用时,声音的长短不同,能够区别所指距离或路程的远近,发音拖得越长距离越远。表示长距离时常常加“头儿”即成“喔头儿”。如“他住的远得很,在这条沟的喔头儿”。 读[],语义为“这么、那么”,如“你咋起喔早的?”(你咋起这么早的?)“你给我拿喔多东西,喔大的礼行!”(你给拿那么多东西,这么大的礼节啊!) 果[ko44]、果里[ko44li]——为境内的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所共有。“果”为近指代词,表示“这”、“这儿”,与“咧里”相对,如“果里的麦子已经黄了。”此外还具有代副词的句法功能。分别表示“这样”“这么”,比如,“你家收了果大一堆包谷!”,“果里栽,树才栽得活。” 咧里[liε214li]——多出现于境内西南官话。 “咧”、“咧里”为远指代词,语义即“那”或“那儿”,与“果”、“果里”相对,如:“你把洋芋堆在咧里。”“咧棵树不能砍。” 呗儿[peir51]——多出现于境内江淮官话。 “呗儿”表远指,语义为“在那儿”、“那不是的?”与“这咳”相对,常用于回答他人或帮别人给予提示。说话时,面对着所指方向,伴有指示的动作和表情。如:“呗儿!他和好几个娃在踢球。”“呗儿!那不是你叔?”“呗儿”只起指示作用,以独立语的形式出现,可单用,也可用在别的词语的前面,不充当句子成分。 2.疑问代词 普通话中的疑问代词“谁、什么、怎么样、哪、多少”等在安康话里也用,除此,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词语。例如: 哪一间儿[]——多出现在安康市话。 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地方”,常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也常和介词一起组成介宾结构作处所补语,如“你家在五里镇的哪一间儿?”(作宾语)“你住在关庙的哪一间儿?”(作补语)。 啥[]——多出现于安康市、旬阳话。 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常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也可以用在名词前面作定语,有的加语气词,有的不加。例如:“干啥?”“说啥?”“为的啥呢?”“骂啥?”“愁啥?”“高兴啥?”“愁怅啥呢?”“啥事?”等。“啥东西”,“啥家伙”等词语,有时所表语义比较粗俗,多出现在口语中。 啥子[]——多出现于境内西南官话和部分江淮官话区里,语义和用法同“啥”。 咋年儿[]——多出现于旬阳话。语义为“怎么”,表性质状态如何,如:“你看这鞋咋年儿?”表疑问还常加“筐儿”成为“咋年儿筐儿的”如“这是咋年儿筐儿的”(这是怎么回事?)还如“你咋年儿这年儿搞先?”(你怎么这么干?) 哪儿行儿[]——多出现于旬阳话。语义为“哪儿、哪里”,如“你到哪儿行儿去?”(你到哪儿去?)“这桌子摆在哪儿行儿?(这桌子摆在哪儿好?)” 么子[]——多出现于境内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语义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常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在名词前面作定语。如:“说么子?搞么子?愁么子?”“么子事?说么子话?”等。有时后面加语气词,如“你搞么子唉?” 哪儿[lar44]——多出现于境内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相当于普通话的“不是这样的”或“没有”。其用法是以疑问代词对他人的肯定而表示自己的否定。如:“哪儿唉!我一直在这儿,哪儿也没去。”(不是这样的,我一直在这里,哪里也没有去。)“你吃饭没有?我哪儿吃唉!(我还没有吃)” 啥经[]——多出现于境内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①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事、啥事。”常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如:“你们在搞啥经呢?”(你们在干啥事?)所表语义感情色彩程度比较轻。②表“太不好”或不值一提”。如:“那个人有啥经!”(那人不好不值得一提)。 么样[]——多出现于境内江淮官话区。相当于普通话的“怎样、怎么样”。常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如“么样搞的?”“么样种黄姜,你问他就知道了。” (二)量词 安康话里存在很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量词,常用的如: 拃:专用动量词,借用动词,表示手的虎口张开,姆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称为“一拃”。 副:专用物量词,表示一次出产的产品或一组完整的东西,如:一副杂碎、一副扑克、一副中药、一副对联等。 脬:专用物量词,尿脬即膀胱,一次尿称为“一脬尿”。 炷、捻:如“一炷香、一捻表”这些量词与风俗习惯有关。 刀:指构皮纸100张、或篓纸30张为一刀。 坨:一团或一疙瘩东西为一坨,如“一坨面”、“一坨肉”等。 庹:专用动量词,两臂平伸之间的距离为一庹[p‘ai]。 消:指一杯酒的几分之一,如“一杯三消、一杯六消”。 (三)副词 1.程度副词 怪:表示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作状语。如:“这衣服的样式怪好看的。”“那个人怪有意思。” 够:表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常用在形容词前作状语。如:“这衣服够美的了。” 忒:表相当高的程度,多出现于境内中原官话。近似普通话的“太、特别”。常用在形容词前作状语。如“这个人忒坏了”。 些许:表轻微程度,意义相当于普通话的“略微”。如:“这样些许要好一些。” 点八点儿:表程度轻,相当于普通话的“少”、“小”。如:“点八点儿雨,不碍事,我还是去一趟乡政府。” 帮尖:差不多。表程度的推测。如:“路费带一百元,帮尖。” 弦乎儿(吸乎儿):表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差一点”,常作状语。如:“这头牛弦乎儿给坂死了。” 咂[]:表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作补语,如“把人累咂了”、“把人饿咂了”、“把人想咂了”。 2.范围副词 满共:表总括。用在动词前作状语,如:“这块地满共才挖了一千斤洋芋。” 单另:表示与前面部分区别开来,不作为一个整体。相当于普通话的“另外”,但不完全相同。如:“这一百斤包谷是单另的,准备留作种子。” 3.时间副词 将、将才:即刚刚,表时间极短。例如:“小刘将走,你快撵!”“老王将才还在这儿,这会儿不知到哪儿去了。” 时不时:即不时的,如:“那娃子还好,时不时地还来看看我。” 一马脸儿:即“一路来、一直、向来”。表一直是这样,没有变化。如:“这块地一马脸儿就是这个样子,我动都没有动一下。” 一古经儿:即“经常”义,如“他一古经儿就是这样子,脱衣嚏尸的”。 4.情态副词 难怪:即怪不得,表知道原委,醒悟过来。如:“原来你生病了,难怪你打不起精神。” 亘古儿:相当于普通话的“压根”。如:“这件事情,他亘古儿就不知道。” 5.语气副词 瞎好[xa31xau44]:语义相当于“不管怎么说”、“反顺”。经常和“不”、“也”等副词配合使用,表示肯定语气。如:“这个娃瞎好他不上学了。”“这个娃瞎好也是个大学生。” 好歹:语义相当于“好或者不好”。常和“不”、“也”、“都”等副词配合使用,表肯定语气。如:“好歹也要让孩子上学,有个文化。” 死活:怎么也……。常和“不”、“也”、“都”等副词配合使用,表示坚决的肯定语气。如:“这个娃子死活不上幼儿园了。”“这个女娃死活不嫁那个姓王的。” 兴许:也许。表估测语气。如:“天下雨了,兴许他不来了。” 莫非: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莫不是”、“难道是”等。如:“这半天还不来,莫非他出事了。” 6.否定副词 那还儿: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可单用,也可用在动词前面表动作行为的否定。如:“我那还儿吃饭。” 不:境内中原官话,常将“不”处于双音词的中间,表否定或肯定,如“知不道”(不知道)、“可不是”(就是的)。 冇:相当于普通话的“没有”,为江淮官话方言词,常用于动词前作状语和用于谓语后作补语。如“我还冇吃饭。”(我还没有吃饭)、“你吃饭冇?”(你吃饭了没有?)。“冇”也是一个动词,如:“那家屋里冇人”(那家屋里没有人)、“卖有化肥冇?冇!”(卖有化肥没有?没有卖的。) (四)介词 到:相当于普通话的“在”。和名词组成的介宾结构,常作时间、处所补语。如:“他一心扑到工作上”、“钥匙给丢到屋里头了。” 赶、赶到:词义为“到……时候”或“等到”。表示时间。如:“赶上午八点钟你来,我在家。”“赶到我来,老王已经走了。” 头、头到:等到……时候,也写作“投”。表示时间。如:“投我下班,饭早就开过了。”“投到我把地犁完,天都黑了。” 问:向。表对象、方向。如:“我问你要本书看,行么?” 给:为、替;向、对。表示对象。如:“你给我一定弄好,免得过两天就坏了。” 把:将、对。表示方式、对象。如:“看把你急的。”“把你累的,快歇一下!”“我把你没办法。” 叫:被。表被动关系。如:“羊叫狼拖走了。” (五)助词 安康方言的特殊助词主要表现在几个动态助词上。附着在动词后面有表完成态的,如“呱”、“起”、“哒”、“过”;有表持续态的,如“到”。举例如下: 1.呱[kua44]。源自于湘语。主要出现于汉阴县及石泉的池河镇,相当于普通话的“过、了”。 ①呱了。用在动词后面表示情况变化,或表动作完成、结束,表已然。 病好呱了。(病好了) 饭吃呱了。(已经吃过饭了) 卖呱了。(已经卖了) ②呱它。用在动词后面表将要或准备实施这个动作行为。 吃呱它。(准备把它吃了) 拆呱它。(准备拆了它) 杀呱它。(动手杀了它) 2.起。运用此助词的地方比较宽。 ①表完成的结果。 我拿起雨伞要出门,他转来了。 费了好大的劲把他拖起来。 ②表动作的持续。 我空起两手到你家,真不好意思。 他一把锄头扛起。 他拿起锄头,点起灯笼。 ③表动作行为的方式。 平起躺到比站起好。 他把箱子给扛起。 3.哒[ta45]。集中使用于平利八仙镇。为湖南、湖北方言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了”。如“来哒”、“去[k‘ε213]哒”、“舍哒”(坏了)、“哈哒”(糟了)、“怏哒”(高兴不起来了)、“肇哒”(出大事了或吃大亏了)。 4.过。表示有所经历。如: 去过北京。 学过英语。 扛过枪。 5.到。运用此助词最为普遍。 ①用在陈述句动词后面表持续状态,如: 站到的。 坐到的。 留到的。 ②用于祈使句的动词后面,表动作方式的状态,如: 站到! 坐到! 爬到! ③用于连动结构中,用在前一个动词后面表动作方式的持续。相当于“着”,如: 坐到写字。 他老是爬到睡觉。 ④到+在,“到”和“在”在动词后连用,表动作持续进行的状态。如: 饭煮到在。 灯还亮到在。 火还烧到在。 他还讲到在。 ⑤到……在。 “到”和“在”之间插入宾语;表动作正在进行。 如:煮到饭在。 讲到话在。 开到会在。 (六)叠音构词 安康方言里叠音构词非常丰富,是名词、形容词一个重要的构词手段,叠音后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叠音词的运用不分年龄大小,出自老人之口也极为平常。 1.AA式 ①名词单音节叠音 单音节名词表示爱称,重叠后表示一般称呼。例如: 爸 爸爸 公 公公 奶 奶奶 哥 哥哥 妈 妈妈 婶 婶婶 单音节名词表示一般称呼,重叠后表示爱称。例如: 蛋 蛋蛋 马 马马 壶 壶壶 粑 粑粑 包 包包 果 果果 罐 罐罐 满 满满(碗碗) 单音节名词表示一般事物,重叠后表示小称。例如: 虫 虫虫 刀 刀刀 眼 眼眼 苗 苗苗 洞 洞洞 沟 沟沟 根 根根 单音节名词重叠后改变原意。例如: 嘴嘴(器皿的嘴儿) 鸡鸡(幼儿生殖器) 气气(不好闻的气味) 子子(颗粒状的东西) 脚脚(残物或沉渣) ②动词单音节叠音 单音节动词重叠后成为名词。例如: 叫叫(哨子) 盖盖(壶盖) 滚滚(轮子) 戳戳(公章) 舀舀(勺子) 刷刷(刷子) ③形容词单音节叠音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有的成为名词。例如: 弯弯(树弯弯) 尖尖(笋子尖尖) 白白(葱白白) 单音节形容词描述一般性状,重叠后增强了形容的程度,常见后面带“儿”化。例如: 白白 红红 黑黑 高高 胖胖 甜甜 矮矮 油油 圆圆 瘪瘪 宽宽 空空 肉肉 活活 2.AA儿式 单音节名词重叠后带“儿”尾,表示小称或爱称。例如: 豆豆儿 米米儿 线线儿 桌桌儿 苗苗儿 芽芽儿 蛋蛋儿 碗碗儿 篓篓儿 棍棍儿 3.AA子式 单音节名词重叠后加词缀“子”指称往往比较具体。例如: 箱箱子 棍棍子 盆盆子 罐罐子 棒棒子 4.AAX式 名词:棒棒柴 水水粪 块块地 回回寺 盒盒饭 毛毛雨 形容词:梆梆硬 令令光 框框亮 廊廊宽 迸迸干 透透湿 5.XAA式 名 词:帽檐檐 红本本 红包包 树尖尖 笋壳壳 菜坛坛 菜篓篓 花苞苞 形容词:明晃晃 亮堂堂 红艳艳 黑黢黢 活鲜鲜 白花花 绿茵茵 滑漉漉 6.AXA式 常见A是形容词,X是动词。例如: 明打明(咱们明打明的干,不需要遮遮掩掩的) 实打实(实打实的说,这事我不能干) 硬碰硬(考试是硬碰硬的事,不下功夫不行) 7.AABB式 常见动词或形容词重叠。如: 动词:碰碰撞撞 磕磕碰碰 拍拍打打 偷偷摸摸 形容词:忙忙碌碌 花花打打 悄悄密密 白白净净 松松垮垮 消消停停 筋筋吊吊 斯斯文文 勉勉强强 顺顺当当 暖暖和和 恭恭敬敬 8.A里AB式 常见于形容词重叠。如: 花里花打 流里流气 妖里妖气 冒里冒失 胡里胡涂 窝里窝囊 毛里毛糙 洋里洋晃 9.A不BC式 黑不溜湫 团不拢耸 怏不搭煞 孽不来呆 10.ABAB的式 是一种联合词组的表现形式。如: 尽说尽说的(喋喋不休) 尽走尽走的(不停地走) 干笑干笑的(奸笑) 收拾收拾 瞎吃瞎吃的(贪吃) 敲打敲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