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场子”在表演风格上,丑角以逗趣为主,表演泼辣,旦角含蓄。唱词说词诙谐幽默,插科打诨,动作洒脱,细腻缠绵。
“小场子”的演出形式也颇有趣味:闹台打毕之后丑角上场,随着旦角上桌后,二人在锣鼓伴奏中表演走“圆场”、“三缠腰”、“三见面”、“三碰头”等舞蹈组合,然后二人对唱“拜场花鼓”,意为问候观众拜请同行关照的谦和之辞。接下来,又在花鼓长板锣鼓中走“拐子撒金钱”、“绞花剪”、“半片月”等动作组合,根据事主情况唱几段即兴花鼓就转入“正戏”,按唱本的要求演唱八岔戏小调或花鼓调,主要是以说唱为主,仅在锣鼓间奏中做些即兴舞蹈,结束时照例有一段“落场花鼓”给观众作以交代,最后随着长板锣鼓做与开始相似的舞蹈组合。
“群众之所以喜欢‘小场子’,不仅仅是因为其诙谐幽默滑稽逗笑,更重要的是它表现的内容与安康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不仅陕南人听得懂,外地人也听得懂。”说到兴致之处,罗书记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抖肩扭臀一招一式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对演员要求高
“小场子”高超技艺难保留
“小场子”虽然几经兴衰,传承了300多年,但是,现在很多“小场子”中的一些技艺已逐渐消失。
3月15日上午,记者在安康市巴山中路76号一栋破旧的家属楼里,找到了安康市汉水曲艺团团长胡清沛和妻子柳花纯夫妇。今年64岁的胡团长说,自己从小酷爱民间艺术,尤其是“小场子”,“‘草帽圈’是‘小场子’的重要道具,丑角在方桌上舞蹈转身的一瞬间即可变出很多种花样,以此揭示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据老艺人们讲,‘草帽圈’的变化最多可达30余种,但我只会变出七八种花样。如今最能耐的要数恒口的一位老艺人了,他可以变出18种花样来。”胡团长的老伴柳花纯女士拿着“草帽圈”一边绾花子,一边向记者介绍说:“这种镶边的‘草帽圈’道具是我自己动手做的,如今戏曲道具店已经买不到了,更谈不上有多少人会用了。”
“小场子”艺术表演的精髓,随着著名艺人的逝去而凋零殆尽。虽有些专业团体仍坚持表演,但歌唱、舞蹈,包括乐器的敲击都不那么地道,无法完整地继承前辈的艺术成就。另外,观众也出现了大量流失的现象,过去“小场子”这种曲艺几乎是人们唯一的文化生活方式,但随着如今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各种现代艺术的冲击,“小场子”已没有了昔日的魅力。
“我们正在加紧对‘小场子’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要是能够成功,就会得到更多方面的关注和资金,从而可以全方位挽救‘小场子’的传统技艺。”安康汉滨区文广局党委书记罗先余表示,“今后我们会在‘小场子’的舞蹈动作方面进行整理、录像、保存,还要对‘小场子’中歌唱与伴奏的部分进行收集整理出版。”
记者 胡毅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