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邮驿渊源久远。《书经》已有置邮以通王命之说,即设马班和步班替朝廷传递公文和命令。秦、汉、隋多沿此制。 盛唐时期,长安经同州、蒲津关至晋州的东北方古道,沿途均置驿馆,一般30里为一驿,主要是传递军情、文报,接待官吏。唐文宗开成五年(840)日本著名靖盖僧园仁撰写的《入唐求法巡礼札记》中,记有“由同州西行10里渡洛河,再西行10里到安远村王明店,再西行15里到潘驿店(今大荔下寨乡南北潘驿),再西行40里到固市店”。说明在唐代大荔邮驿的发展就具有一定的规模。 宋代以“银牌、金牌”形式传递军事命令。据明代《朝邑县志》载:“铺凡一十八所,城者一;西通同州者二:孤店、干兴(乾坑);东达蒲坂者三:东屯、火家、大庆;北达合阳者五:官庄、白冢(安仁镇)、龙池、太奇、王彦庄;南至华阴、潼关者三:新市、赵村、仓头;西北至澄城者三:里鹊(野鹊)、苦泉、平罗”(原差一所)。 《大荔县志》载:“总铺在府治前,东至朝邑县乾坑(干兴)铺。西南背坡、王店、潘驿、高家、平良至渭南县孝义铺。西雷甫、船舍至蒲城晋城铺。西北柳池、义井至澄城县白其铺。东北成家、厮罗至朝邑县野鹊铺。共设铺十二处,铺司兵三十七名。铺各有厅、有左右厢、有邮亭、有门、有斥堠”。 《续修陕西通志稿》和《朝邑县志》均记载有长安向东有邮驿大道两条,基本与今陇海、西韩两铁路线方向相吻合。 明正德己卯(1519)《五泉志》称,知县陵川王君言:“朝邑,山、陕要冲,与蒲(州)、华(州)等同,然朝邑独无驿所。又近时,河南应驿者,率避潼关而至朝邑,遂为三省之汇,朝邑民不任供送。于是巡抚郑公下其事,乃以合阳马骡二十,夫百名。澄城马骡十五,夫八十名,协济朝邑”。 《续朝邑县志》载:嘉靖年间,朝邑年解潼关驿站银5997两余。 清康熙十三年(1674),“吴逆之变(指云南吴三桂反叛),特设军帖式递送军机,朝邑置驿,事平即罢”。“又巡茶(察)使暂复,旋停”。康熙四十五年(1706)归甘(肃)(巡)抚。邮驿骚扰之患减,邑之官民夫马相安(见《朝邑县后志》)。 此次置驿前后32年,撤驿后,人马拨甘肃省,并拨银1313两余。从志载,时值清代初年,朝邑未设驿前,由于军旅不停,原来的铺即编马120匹,马夫65名,轿夫74名,年支银4706两余。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除裁减和拨出外,有马6匹,马夫6名,年支银375两余。 大荔“熊志”载:邮驿支银4280两余,亦是马人外拨,按年拨付临洮等驿。 咸丰三年(1853)再次置驿,驿原名芮城驿,设朝邑县府左额(东侧),马6匹,马夫6名。 铺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清政府“裁驿归邮”,开办“大清邮政”后,朝邑、大荔之铺随之撤销。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