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热力差不多时,专门有人从火堆里引一把火,把固定在铁丝圈中间的“油门”点燃,燃旺后,一声“放”,天灯凭着“油门”燃烧的热力扶摇直上。一时间,吆喝声、呼号声、口哨声、叫嚷声四起,一颗颗头颅不约而同地随着天灯升空而仰起,又随着天灯在空中随风飘移而不由自主地移步转身。天灯越升越高,渐渐地变成了天幕下的一个小火球,稍不留神就混如星斗了。这时候环视天宇,远空中别村放升的天灯也在天幕下灿若明星,缓慢地飘曳着,与夜色中远远近近的村庄里星星点点的灯火混在一起,使初春的月夜更加明朗。
接下来便是撵天灯。众人还仰着脖子,眼睛被那只在高空中飘移的天灯吸引着,身边的小伙子们早已循着天灯飘移的方向撒开腿脚向野地里跑去了,仅有的一双眼睛顾不上低头看一看脚下平坦与否,只是紧紧地盯着空中的天灯,生怕眼睛一离开,天灯就从视线中消失,头仰着、欢呼着、飞跑着。如果说放天灯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这年节里新春喜庆的最后一道盛宴,预示着喜庆的结束,那么撵天灯则是对这道盛宴的咀嚼品味。撵上撵不上是次要的,关键是不想让放天灯带来的那种狂欢戛然而止,更不想热闹的年气顷刻间消失得无踪无影。一般放天灯从正月十二就开始了,一直要闹到十七、八,几乎天天晚上放了撵,撵了放,就在这放和撵的叫嚷、欢闹中,时序在村庄里渐渐完成了交替,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农人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劳作。
如今,农村的生活节奏也加快了,过年热闹的时间也缩短了,初五初六亲戚一走完人们就出去打工了,或者忙地里的活儿去了。放天灯的热闹和欢乐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