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厕所 旧时本县农村厕所十分简陋,除富裕人家有正式厕所外,一般农户均用茅坑、粪缸,既不利于积肥,又不卫生。解放后,农村厕所建设有了一定进步。70年代,本县曾在农村提倡修三用厕所,其意在积肥与讲卫生,有一定收获,但在大多数地区面貌依旧。 综合本县各地厕所的特点,可分为如下几类: 三用厕所 人、猪、羊共用,内分3单元,人、猪、羊粪归于一池。 两用厕所 人、猪共用,分为2单元,人粪、猪粪归于一池,这种厕所现较为普遍。 一用厕所 仅作人用,在农村较多。 茅坑 在房侧任意挖一土坑,上放石板或木板,周围置以草棚或其它遮掩物。现在边远和高山地区多见,河边地区少有。 粪缸 又称粪黄缸。将大木桶置于房后或房侧,上放木块,主要用于积人粪尿。另有一种与粪缸作用类似的是尿桶,主要用于小解。目前,粪缸和尿桶只在高山和边远地区可见。 第四节 畜圈 (一)猪圈 本县农民对猪圈的重视不下于人宅,因养猪是一般农户主要的家庭副业,养猪不仅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积肥的重要方法。其类型有: 拱型猪圈 在汉江以北的蒿坪、汉城、城关以及洞河4区广为分布,用石头或砖块砌制架拱。一般规格为宽1米,高1.6米,长2.7米左右。里壁稍宽,洞口留一小门。洞外面积大小不等,以砖石砌一方形矮墙,主要供猪晒太阳用。 单面式圈舍 三方墙,一方板壁,进、开分别为2.7米和4.7米,猪舍内分隔为板圈和土圈两间。板圈下有一粪池。板圈主要用于养猪。土圈可用来养牛、猪和羊,也便于积存干粪。在任河沿岸多见。 (二)牛圈 一般为土木结构,长4.7米,宽4米,上有小楼存放牛草。高山的牛圈一般不留窗户,以利越冬防寒。 (三)羊圈 因本县无圈养羊的习惯,因而羊常与牛或猪同圈。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