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古人以九为阳,叠九之日,故谓重阳,也叫重九。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有登高望远之风俗。重阳节登高之俗,始于西汉一个神话故事。据《续齐谐记》载:“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费长房为师,出外游学。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气,应急令家人缝束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如言照办,举家登山。夕还,果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自此人们认为重阳节登高吉利,后长安城百姓先后仿效,久传成俗。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写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佳句。 重阳节前后,域内有娘家为出嫁女儿送宝塔糕的习俗,讲究糕大、面白,尤其新婚第一年送糕更为讲究,有的糕重5公斤余,形似宝塔,面层中夹有红枣,送时置于大花盘上,用红布包裹,上插红花绿叶,以糕的大小显示娘家宽厚富裕程度。 重阳节也称敬老节。1988年11月26日,陕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陕西省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陕西省老年节”。这一天有关部门负责人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各地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敬老、爱老活动。 九、寒衣节 农历十月一日为“寒衣节”,俗称“鬼节”。据民间传说,秦始皇命百姓筑长城时,孟姜女千里迢迢为其夫万杞良送寒衣,走遍长城却未见其夫,十月一日放声大哭,竟哭倒一段长城,土塌,将其埋于长城脚下。后人为纪念孟姜女对其夫的忠贞,遂将十月一日定为“寒衣节”。从此,“十月一,送寒衣”即成习俗。后人均在这天上坟祭祖,除送纸钱外,还有用各色纸张制作成衣服到墓前焚烧,意为已故亲人御寒,借以寄托哀思。 十、冬至节 时令节气。隋唐时长安城中已有此节日。古人认为冬至阳生,冬至日百官朝贺以庆。 清至民国时期,民间把冬至作为纪念孔子的节日,称“冬至会”,纪念活动只在学堂进行。此日由学董向学生家长凑钱,置办酒席宴请老师,并总结办学工作,协商下年安排,给被聘任的老师下聘书。解放后改为政府办学,这种活动不再举行。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