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三)“玉龙杯”竞赛活动 1988年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办公室改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从是年4月开始,全市以“两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和“三优一满意”(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顾客满意)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玉龙杯”竞赛活动(1988年为龙年),参赛的有商业、公交等15个行业,1000个单位,5万多群众。参赛单位通过多种形式,举办职工道德培训班88期,培训职工2013人;开展岗位练兵35次,参加职工3256人。组织职业道德演讲40多场次,职业道德报告会13场。最后评选出了市水泥厂、郊区印台村、市食品公司营业厅、铜川矿务局王石凹煤矿俱乐部、城区大同桥农贸市场等优胜单位。1989年,第二届“玉龙杯”竞赛又扩大到党政机关、科教文卫和政法系统等30个系统,1000多个单位,20余万职工。由于狠抓赛前的认真部署、赛中的检查督促和赛后的评比表彰,促进了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评选出市公共交通公司、市整流变压器厂、红旗蔬菜副食商场和铜川矿务局三里洞煤矿、陕西煤炭建设公司管件厂等19个先进单位和古凤琴等50名先进个人,还评出市商业局、市蔬菜局、人民银行铜川支行、市卫生局等4个竞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 (四)“五好家庭”与“文明单位”活动 从1978年开始,在市妇联等有关方面指导下,全市城乡普遍开展了创“五好家庭”活动。到1989年底,全市已有“五好家庭”26199户(农村20579户,城镇5620户),其中,出席市表彰大会的167户,先进个人27名,先进集体6个;出席省表彰大会的9户,先进个人3名,先进集体1个;出席全国表彰大会的5户,先进个人1名。全市还涌现出既符合“五好家庭”条件,又符合“专业户”条件的“双文明”家庭2294户,占“五好家庭”总数的8.7%,其中受到市级表彰的20户。 铜川市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始于1982年。当时以“六抓、六治、六变”(即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抓文化教育,治愚变智;抓综合治理,治乱变安;抓服务质量,治差变优;抓环境卫生,治脏变美)为主要内容,在农村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经过艰苦努力,到1989年共建成文明村镇86个,其中“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镇”7个,“县(区)级文明村镇”78个。从1984年开始,学习福建省三明市创建“文明单位”经验,各单位普遍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市政府机关开展了创建“文明大院”活动。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制定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具体条件及管理办法,不定期地进行评比。到1989年,全市已建成各级各类“文明单位”756个,其中省级“文明单位(村)”14个,市级“文明单位(村)”67个,县(区)级“文明单位(村)”284个。其间,有30个“文明单位”先后出席全国及省表彰会议。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1987年、1988年和1989年铜川连续3年在全省“文明城市”评比中被评为“文明城市”。 1989年,全市还开展了“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活动,涌现出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25名,城区待业青年张广州被评为陕西省“见义勇为”十勇士之一。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