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平利人都有两个名字,幼时,父母长辈所取的“乳名”,俗称“小名”;成人后按姓氏排行起官名(大名)。“文化大革命”不少干部把原名改为具有革命色彩的单名如军、兵、东、红等等。直至现在,学生用单名普遍,造成姓名雷同者比比皆是。 除此,还有读书人取“学名”;科举时代进学的有“考名”,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人有“外号”;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取“笔名”。 尽管取名内容广泛繁杂,但有其内在规律,男孩贵重,受到偏爱,小名多有叫“宝宝”、“望生”、“得意”、“长命”等等。为求顺利成长,不少家长故意给男孩取低微下贱之名,如牛娃,马娃,狗娃,畜牲,臭蛋,厌娃,甚至以女为“婢”,男名假女。盼男孩将来成才,能文能武,名“武娃”或有取名龙、虎、麟、鹏的。 旧社会对女子不重视,取小名时很多户是按姊妹顺序叫大女子、二女子……。广大劳动妇女根本没有大名,出嫁后,书面称“张李氏”、“吴赵氏”(丈夫姓第一、娘家姓第二)。民国时期虽开始给入学女子取名,但很少按姓氏排行命名,无论小名、大名,女子多是以各种花名小鸟名和英、秀、淑、娟、芳、琼、霞、彩、香、云等字取学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种男尊女卑的作法随之改变。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