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HAAD] 旧时城镇用水靠买。卖水者有市民,也有进城打官司的乡民。夏秋季一旦发洪水,无论自挑或买,皆往菜湾高家沟取泉水。近城之鸭沟、高泉沟等处,虽耕种方便,但用水极难,每逢干旱,村民整天整夜在小山泉边排队等水,早上只能用一小瓢水供全家洗脸。高后山多饮用雨积的涝池水或积沤树叶的小沟水,加上缺碘,长瘿包的人很多。旧时乡民饮茶者极少,也不备茶待客。无论冬夏,男女老少多以生冷水解渴。也有一些人家建房造屋或大忙季节,用万子茶(家园茶)熬大锅汤招待帮忙的。 旧时高后山常用手磨、石臼(有脚踏碓、手舂碓之分)碾米磨面,大磨不多。用铁锅、吊罐烧水做饭,砂锅炖肉,黑土碗、瓦盆、瓦罐、水盆、木碗、木勺甚至葫芦瓢(又名“刮篱子”)盛菜盛饭;有的地方因不常吃面条,便不用案板,一旦来客,则用小桌子擀面;削木、竹棒或高梁秆做筷子。城镇锅碗瓢盆则较为讲究。中低山灶具餐具介于城镇与高后山之间,虽不及城镇齐全精致,却较高后山为优。 建国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贯彻落实,城乡经济活跃,本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体现在饮食方面变化也比较大,现在饮食以小麦为主粮,苞谷、红苕等粗粮自食者少,多用作余粮出售或养猪,用绿豆、黄豆兑换大米或买议价米的农户越来越多。农村户户养猪,大肉、油脂自给有余,市场上肉类常年不断。农民重视在自留地栽种瓜果,时鲜果菜应有尽有,酱油、醋、五香粉、味精、生姜、大茴等调料四时皆备。食盐由国家统筹供应,价格低廉,烟酒、糕点、糖果、茶叶品种繁多,随处可买。脱粒、粉碎、加工等农用机械日趋普及,碓、磨、擀杖等多被弃而不用。与此同时,人际关系改善,好客人家与日俱增,过去那种见人便问“吃了没”或放胆说声“吃饭来”之类的客套话少了。待客宴席菜肴丰盛,花样繁多,城镇常见海菜,鸡鱼,烟酒多讲名牌,农村待客渐由“四个碗”改为“八大件”。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