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动词后和宾语后各加一个“了”,表示完成,形成“动词+了+名词+了”的句式。如: 吃了饭了 上了学了 坐了车了 操了心了 洗了锅了 领了钱了 八 比较特殊的词序 1.知不道(不知道) 2.北京去(去北京) 3.你不锄地去(你不去锄地) 九 省掉一个语素(音节)形成的词素变异 1.省掉地名中的一个语素,形成词素变更。如: 槐树关(称“槐关”) 杨家湾(称“杨湾”) 黄安坝(称“黄安”) 磨子桥(称“磨桥”) 黄家庄(称“黄庄”) 湘庙梁(称“湘梁”) 王家沟(称“王沟”) 朱家沟(称“朱沟”) 2.在地名中,把首字韵尾拖长读音,省略三字一组式的中间字,形成词素变化。如: 岳家山(称“岳~~山”) 周家店(称“周~~店”) 程家村(称“程~~村”) 周家铺(称“周~~铺”) 骆家坝(称“骆~~坝”) 镇江庵(称“镇~~庵”) 董家滩(称“董~~滩”) 韩家湾(称“韩~~湾”) 朱家村(称“朱~~村”) 柳树梁(称“柳~~梁”) 邓家湾(称“邓~~湾”) 酆都山(称“酆~~山”) 十 在前有动词,后有数词、量词的句子中,把动词的韵尾拖长读音,省掉动词和量词中间的数词。如: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称“当~~天和尚撞~~天钟”) 吃一顿饭(称“吃~~顿饭”) 写一遍(称“写~~遍”) 再走一趟(称“再走~~趟) 坐一会儿(称“坐~~会儿”) 要走一段路(称“要走~~段路”) 喝一杯茶(称“喝~~杯茶”) 十一 词义的转移。有些词义由指甲转到指乙,使词的意义范围发生变化。如: “女人”,原义是对女性成年人的称谓,现在“女人”转为对“妻子”的称呼。“爱人”原指青年男女恋爱中的一方,现在词义则转指丈夫或妻子。“检讨”一词,旧时指“检查讨论”,现在其义指检查缺点、错误。 此外,洋县方言中有些词义范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扩大或缩小。如“老根”,旧时义指脑子固执、守旧的人,常言“他是榆木老根”,现在却指朋友,并扩大为人际间对朋友的称呼。“勾当”,旧时指事情和办事两种意思,现在范围缩小到事情,并仅只指坏事情。 十二 受外来方言影响,形成某些词素的变化。如; 谢村桥(呼作“siεn tε'ay) 东韩村(呼作“tuan ts'uiθ”) 六陵渡(呼作“lin t'ouθ”) 海山寺(呼作“san siθ”) 龙亭铺(呼作“liaη p'a”) 智果寺(呼作“tsi kuosi”) 溢水 (呼作“yu sui”) 杜村坝(呼作“tuy pa”) 黄家村(呼作“xuay ts'uiθ”) 夏家 (呼作”ba ts'uiθ”) 水磨沟(呼作“sui mau kou”) 马溪沟(呼作“ma tiy kou”) 池西 (呼作“ts'θ ts'un”) 高原坝(呼作“kay pa”) 三溪关(呼作“san kuay”) 十三 因习惯演化形成洋县方言某些词素的蜕变。如: 1.“草鞋”,原指旧时用龙须草或稻草编织的凉鞋。但是,随着现代皮革制凉鞋和塑料凉鞋的普及,“草”这一词紊已失去本来实在的意义,但本县人习惯地将“凉鞋”称之为“草鞋”,如:“塑料草鞋”,“皮草鞋”等,作为凉鞋的代名词。 2.“铁勺”,原指用铁制成的勺子。由于现在铝制品在生活中的普及,“铁”这一词素在勺子中已失去原来的含义,而人们习惯地将“铁勺”作为其它金属材料所制的勺子代名词。 十四 量词“块”的泛用 “块”在汉语语法中主要是“片状”(土地)或“块状”(砖、石等)物的量词。但是在洋县方言中,“块”的使用超出了其应用的范围。如: 这块牛 块人 三块碗 那块桌子 一块钱(一元钱) 八块木头 这块房高 宰了两块猪 卖了六块盆 买了九块灯泡 拉了七块椅子 块玻璃真亮 这块马跑得快 他买了两块手表 那块炉子好 这里摆了几十块瓷缸 块电壶保温 做起几块凳子 谁块的自行车 我买了八块馍六块梨 这块筐子拿走 咋的块,按我的话实现了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