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四 住宅 本县人多择靠近大路和傍山依水的平坦地段建房。解放前,修房前要请“风水”先生看庄基,以求吉祥。一般人家多建土木结构的青瓦平房,部局“一明两暗”(即当中为明中堂,两边为暗卧室),窗小门窄;北部山区多草房,结构简陋;东部深山内还有少量以石片盖顶的石板房。富户住宅多为砖木结构的脊瓦平房,一宅几进,连套四合院,厅、厦、厢房配套,大开窗、高楼门。解放后,城乡人民住宅普遍改善。60年代以后,砖木结构的瓦房渐多,室内宽敞明亮。80年代初,新建住宅统一规划,村落、房舍与道路,水、电配套建设,城乡出现部分混凝土结构的小楼房。山区也普遍建起砖木结构的民宅。 五 称谓 亲属称呼 称父亲为大大、爹、爸爸;母亲为妈、娘;祖父为爷;祖母为婆;称曾祖父为爸爷,曾祖母为爸婆;称高祖父为太爸爷;高祖母为太爸婆(简称太爷、太婆)。称父亲之兄、嫂为大爹、大妈,父亲之弟、媳为几大、几妈,称父亲之姊妹为姑、姑之夫为姑夫;称祖父之姊妹为姑阿婆,姑阿婆之夫为姑爷。 称母之父、母为外爷、外婆,称母之兄弟为舅,舅之妻为舅母;称母之姊妹为姨,姨之夫为姨夫;称祖母之兄弟为舅爷,舅爷之妻为舅阿婆;称祖母之姊妹为姨阿婆。称舅爷、姑爷和姨阿婆之子女为表叔、表姑,称表叔之妻为表婶,表姑之夫为表姑夫。 称兄为哥,哥之妻为嫂或姐;称弟为弟弟,或以排行称老×,弟媳为弟妹或直呼其名。称大爹、叔父之子女为堂兄(弟)、堂姐(妹)。称姑、舅之子女为表哥、表弟或表姐、表妹。 称女之夫为女婿,女婿和儿媳之父、母为亲家、亲家母;婿称妻之父为姨父或岳父,妻之母为姨或岳母。称妻之兄为内兄或哥哥,妻之弟为内弟或直呼其名,妻之姊妹为姐或妹。 社会称呼 解放前,称军人为将爷,把总为总爷,知县、都司为大老爷,左、右堂为老爷,典史为师爷,县吏为房师,差役为差人。学徒称师为师父,师之妻为师娘。师之父为师爷,师之母为师婆。读书人称教师之妻为师娘,老师之父母为师爷、师婆。称老者为老汉、老婆,青年为小伙子,未成年男女为半壮小伙、大女匠,孩童为小娃。称生员为先生,称会举、贡、监、捐职为老爷。称教师、风水为先生,医生为大夫(或郎中);称店主为掌柜,店员为伙计或相公娃;称农民为庄稼汉,雇工为长年,牧童为放牛娃。称工匠为手艺人、匠人,演员为戏子,理发员称待诏;称牲畜经纪人为牛(马、猪)牙子,挑夫为脚夫,游乡贩卖者为货郎,卖药者为药客。称僧为和尚,道为道士,尼姑为姑姑,女道徒为道姑,戒斋者为居士。称游手好闲者为逛三、逛店,乞丐为叫化,抢劫者为棒客,诳骗者为捣宝客,绺窃者为贼娃、绺娃,赌博为耍钱。称愚为瓜,恶为瞎,霸为歪。 解放后,除对亲属、师辈的称呼沿用外,其它多已更新。如把政府职员称干部,军人称为战士,老者称为老大爷、老大娘,务农者称为农民,做工者称为工人,做生意的称为商人,教员称为老师,从事理发业的称理发师等。 六 忌讳 解放前,清晨忌说鬼,出门忌说死。过年忌哭,过节忌愁,否则视为不吉利。逢戊日,家中不修建,男子不出门,妇女不动剪、不执针,为避不祥。修造房屋忌房架木头掉地、新墙倒塌。植树“门前不植风摆柳,屋后不栽鬼拍手”(棕树、杨树)。建灶忌灶门与宿舍门相对,忌挂笼(筷筒)高于锅台,为避口舌是非,忌青年男女两人结伴同行。男方订婚彩礼,女方在三日内忌动,否则,即认为婚不合。婚嫁忌穿白,轿杠忌断裂,否则,则视为破婚。新娘怀孕忌遇兔子,怕生下娃子是豁豁;分娩之日,忌猫头鹰叫,怕偷煞婆来临,男人及孕妇忌入产妇房,谓避煞和护奶;婴儿满月之日送馍忌送十个,谓十个馍为送丧献供。丧事忌穿红挂绿,怕冲丧;丧事送献供(馍)忌九、十一,因九、十一个馍属贺生礼;发丧忌孕妇扶灵柩,谓避生鬼胎。祖坟忌取土,否则视为挖祖坟。身死异地者,忌尸体入家,谓避游魂入宅。 解放后,随着科学文化知识逐步普及,相信迷信和遇事忌讳的人越来越少。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