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住房习俗 解放前,城乡建房普遍带有封建迷信色彩。讲究勘地论风水,造房大小高低少不了一个“八”字。房舍开间有九尺八、一丈零八,最大有一丈二尺八。进深以房盖的椽木长短计算,从屋背到前后檐口,各用一个六尺椽和一个八尺椽的叫“六八尺”,各用两个八尺缘的叫做“重八”,室内进深为二丈四尺,房屋高度从屋脊到地面有一丈五尺八、一丈六尺八、一丈七尺八,尾数都带有八字,人们认为:要想发不离八,直到现在的新式楼房建筑才基本打破这些旧规矩。院落结构:有钱人家为四合院、三合院瓦屋;贫寒人家修房一字单排,一间至三间,多草房。普遍为宽前檐,窗子小而少,后墙无窗户,且多不南向,光线极差。住房的共同习俗为;正中一间无窗户,门从中开,叫堂屋,设祖宗神龛,左右两边的房间为睡房。贫穷人家房屋奇缺,两代同室、三代同室者甚多。猪牛圈与厨房相接,锅头上普遍无烟囱。解放后,50、60年代,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不少草房翻瓦房。70年代少部分群众盖起了砖墙瓦屋。80年代修房观念有所更新,不讲风水,到处出现土墙换砖墙,平房升楼房,水泥地板玻璃窗的人家。多数灶屋装有烟囱。猪圈、鸡舍、厕所布置日趋合理。建房上梁之日,普遍讲究庆贺,除鸣鞭炮外,还要在中梁上张帖“上梁大吉”的横额,并悬挂大彩红新被面;新柱上帖对联,如“上金梁千年富贵,立玉柱万代兴隆”、“修高楼感谢国策,建新家不忘党恩”等等。 四、行路习俗 解放前,人们外出行走时,讲究长辈先行晚辈后行,妇女先行男子后行的礼节。因本县毗邻四川,也许是蜀国古风的传播,与周公礼教相沿,现在仍有此等风尚。旧因交通不便,工具缺乏,除富豪仕宦人家骑马坐桥乘滑竿(一种担架)、新娘坐花桥外,劳苦大众无论远近,均为步行,且有背负肩挑之苦。出远门时,不少人讲究吉日良辰,忌讳不吉利的言语和征兆。解放后,新娘改为步行,或骑自行车。交通运输,除山区有背负肩挑外,平川多用架子车。80年代逐渐被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汽车代替。
上一页 [1] [2] [3]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