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七、饲养 为防盗贼、防野兽,几乎家家养狗,少则一条,多则两三条。至别人家,必执棍防狗,不得轻易出击,违者即视为不懂礼仪,欺了主人,俗称“打狗需看主人面”。主人应着实看管,不得任其咬伤来客,否则寻药医治,赔礼道歉,重者赔偿损失。嬉语云:“狗咬一口,白米三斗”。70年代至80年代曾出现狂犬伤人致死,政府明令禁止城镇养狗,乡间独户每院可养一条狗,但必须注射狂犬疫苗,饲养量始大大减少。旧时大部分家庭养猫,鼠害较少。60年代后,灭鼠毒药流行于市,猫连受其害,数量锐减,鼠患愈来愈重。养牛主要用于使役,旧时,农民视牛为宝,极为爱护,至牛老死也不宰食,亦反对别人宰食。解放后此观念方逐步更新。猪是家家必养之畜,俗称“富莫丢书,穷莫丢猪”。旧时大多每户养一头、两头,今则三四头,多者十余头。农历腊月宰杀肥猪,俗称杀过年猪,届时以鲜肉盛宴,招待屠宰员及近邻里亲友,俗称“吃庖汤”,庖汤愈丰愈好,以示来年猪大肉肥。 八、扫圈 新圈盖成,木匠将墨斗、尺子置于圈内,焚香烧纸并执帚作扫地状,意为扫除瘟疫,六畜兴旺。然后由主人递上一盘菜肴,一壶酒,紧闭圈门,与木匠蹴地同饮共食,吃时不得言语,不得挑拣,盘必尽,壶必干。如边说边吃,或挑拣菜食,或剩于盘中,则预示养猪就会边吃边叫、拱食、择食、剩食。如正吃喝时,外人闯入,则视为不吉利,主人极不高兴,木匠则立即夹给一片肉令其吃后马上离去,因预示养的第一条猪、或羊有可能被狼、豹拖走,故“扫圈”皆于深夜进行。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