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CHAAD] 长者逝后,即请阴阳选择灵地,并测好墓穴口,称“点穴”。打香、奠酒,孝子动土挖穴,然后,打墓者轮番掘挖。孝子、侄儿等人轮换送饭,送饭时孝子边哭边走,到墓前给打墓人叩头,不能剩饭。墓穴挖至1丈多深,由30岁以上壮年开墓窑口(30岁以下者不能开窑口),窑口低小,能推进棺材即可,墓窑较宽绰,能放下棺材,两侧可过人,1~2日打成。 灵柩到坟地后,即下葬。棺材推至墓窑,阴阳先生进窑下罗盘,坐字定方位,安放“墓砖”(记死者生辰八字,生死日期,占阴坐字)、“五雷瓦”(一块瓦上画五雷咒符,上写“动土打吉”、“入土为安”),示镇风水保吉祥。移动放正棺材,孝子在墓窑内点灯,放祭食、面鸡、面狗,用于草把墓窑内扫干净,再由孝子2人背土,1人在外用脚踏实,垫至2尺左右,人退出用于草扫净脚印,再以干草拧成把填土封窑口,踏实,返身出墓穴,厢房、亲友轮换铲土垫平后暂停。铲土累了即将工具放下,不能递给别人,不在他人手里接工具。阴阳将引魂杆在空中招两下,把引魂杆插在墓窑口方位,曰“招魂”。遂由小孩轮换作背物状,双手背后提起引魂杆,徐徐上拔,众人不停添土,直至墓堆滚圆滚尖为止。接着再行“3献礼”,和家中行礼基本相同,随之把丧棍插在墓堆前侧。 亦有部分地区行周公礼,礼宾5人,主官、辞土官共7人,第一天行“成服礼”、“周公礼”、“告虔礼”,第二天行“迎礼”、“奠礼”、“周公礼”、“路祭礼”。到坟地时,先祭祖庙,次祭祖坟,称“朝宗礼”。此后,祭丧者于坟前再行献1礼,曰“告坟礼”。 行礼一般为4个礼生,为左通、右通、引站、陪场。左、右通主要唱行礼仪式,唱的多且复杂;引站只唱几句,将行礼者引到灵柩前祭奠,引归原位,读祭文;陪场者1句不唱。有点主者,4个礼生唱礼,多1名主官,事先做好牌位,上写“×××之??衵王”,坟堆起圆后,主官骑马穿礼服到场,下马后礼生先揖接至小棚(地内临时搭盖),内设酒桌,放烟茶、糕点、糖果等物。稍憩象征性吃喝结束,两个礼生接出小棚,娘家二接到墓前,孝子三接主官即位(墓前铺一条毡,主官跪上),4礼生分列两旁唱礼,主官三拜九叩,磕21个头,起身到墓侧主官桌上,端坐以朱砂笔在“衵”字中加1竖,称“穿神”,“王”字上点1点,名“点主”,全成“神主”2字。孝子抱柱放入家庙。 偷葬,亦称“偷丧”,老者临终天气炎热,近期又无吉日,恐其日久体腐,遂于3日内挖墓穴葬埋,称“偷葬”。葬后再以择定吉日请客补礼,以草人替代真身,备细尽同,至坟前焚草人归天附魂。 葬后:起灵行礼完毕,即返,每人分吃1块献供。献供不往回拿。回村至大门,门口放1盆水,盆上横放1把刀,刀上放1个献供,每人扭1点献供放入水中,刀向外翻半周仍横盆上,即进大门称“谢土”。接着安排酒席,敬请亲朋,曰“谢客”。席散客返,孝子于大门外哭送。 晚上给灵里送火,一般送至村口、十字路口、灵地,连送3夜。 起墓次日早饭后,孝子、儿女、主要亲人,上坟、安供桌。供桌下埋1双筷子、1个碗。供桌为2石板竖立,1石板横担,成门形,遂于供桌上献供品,供桌前打香,烧纸,痛哭浇奠。多乘便去老灵各处祭奠。 西部抬棺材椽棒当日不进村,几天后再捡回去;起墓当晚摆路灯,以面捏钵钵,盛油棉捻子引燃,近年用蜡烛,从家门口摆出村,灯距自定。 供七灾:从归阴即日起,每七天为1七,共7七,由阴阳先生开列七灾单。到时,先1天傍晚从灵地请回牌位,家中供奉,晚上烧纸祭奠,次日早饭后端盘到灵墓前哭祭、焚化牌位。如于“×七”与农历日序“七”相逢,则认为“冲七、反八”,先一天下午剪若干白纸旗,由女子、儿媳从家门口沿途插到坟前。俗曰“逢七有灾,冲七有难”,遇“七”请回家中祭奠以避灾;冲七有难,白旗引路回家,或来不及回家藏于白旗下躲难。示意逢凶化吉,后人尽孝,协力老人躲避灾难。7七中,3七、5七较为隆重,一般要戚都来供七。其它七,仅孝子、本村户族晚辈供七。 葬后百日,亲戚、村中晚辈均至,如供七形式,先一天下午到坟地请灵,头顶盘子,内放一圆馍、馍上竖插夹条尖形白纸的黍杆,白纸上写“供请××君之神位”,叫“牌位子”,盘内还放有香纸等。坟前烧纸祭奠,随起身头顶“牌位子”请至家中,至大门,子女哭接。烧夜纸祭奠,次日早饭后到陵地哭祭,曰“烧百日纸”。 清以前丧父母者守孝3年,逢考不能应试,为官离任回家,称“丁忧”,亦曰“守制”。孝期忌着华丽衣衫,不远出,不办婚嫁喜事。民国时期及建国初,3年内孝子穿白鞋戴白号帽子,曰“守服”。周年、2周年、3周年皆祭奠,仪式似百日。3年孝子脱服。3年内过春节,门上只贴绿、黄色对联,忌用红纸。3年中哿逢岁节及农产品新接(如新麦、瓜、果等),每逢佳肴,必上坟,祭奠较多。3年后渐减趋于常俗。 一二岁以下殁世不置棺材、不入墓,临崖打窑放入,封口,叫“看天道”,四五岁死者缠1把干草送出村外。重丧(死期遇煞)不能动哭声。 六十年代,平祖坟、建公墓,禁婚丧大庆,旧习急改,新风渐成常规,开追悼会、送花圈,寄托哀思,广为沿传。孝子臂戴黑纱上缝白布“孝”字。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鉴于丧葬为祭祖尽孝寄哀思,佼式比六十年代较为隆重,但基本是新旧结合,送花圈,开追悼会,村人致悼词,评述功德,行礼点主极少,有亦从简,繁杂习俗渐见消失。 ①出嫁的姑、姐、妹家的统称。 上一页 [1] [2]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