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人爱吃豆腐泡,是因为它不但味美而且养生。但是, 有个小伙爱吃豆腐泡竟达到痴迷的程度,记者还是第一次听说。
一旅行社的老板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8月旅行社组团去上海看世博,安排团员浏览南京、苏州、杭州。剩下最后一站,小伙突然提出立马要回家,杭州的美女风景都未能留住小伙。企图了解原因的乡党被小伙的回答弄得目瞪口呆,“我想回渭南吃豆腐泡”。话一落点,小伙竟然流下长长的两行眼泪。
这位“没出息”的小伙,为一口豆腐泡而放弃美人美景,自然地成为旅行团员茶余饭后的谈资。
其实吃豆腐泡上瘾的又何止这位小伙。常吃豆腐泡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几天不吃,做梦都会想着那悠长的香味。
杨孟涛是临渭区杨郭镇北阳人,性情刚烈,性格倔强,他是被豆腐泡征服的西塬人,也是豆腐泡的传承人;他因为爱吃豆腐泡而成为一名制作豆腐泡的“大师”,也因为豆腐泡成为小老板;他由农村走到城市,靠着制作豆腐泡的好手艺,在开发区买下了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杨孟涛说:“豆腐泡成全了我的人生”。
1991年,杨孟涛和邻居漂亮姑娘杨金鸽结婚,两位新人为了摆脱贫困,借来17元钱,来渭南追寻致富的梦想,这个举动曾被同伴戏称为“杨大胆进城”。
杨孟涛清楚地记得,下塬时肩上扛着一袋面,车上装着地里产的两袋子南瓜,在开发区租了一间房子。创业开始,顿顿吃南瓜,夜夜睡地铺。
有一天闲转,他来到繁华的二马路,当时在街东口有一家豆腐泡,他要了一碗,第一感觉是味道独特,入口滑爽,味道喷香,于是便萌发了做这种小吃的念头。
说干就干,租下门面房,借来锅碗瓢盆,开始卖豆腐泡的生意。杨孟涛告诉记者,制作豆腐泡的前期工艺流程和做豆腐一样,泡黄豆、打浆,将豆浆烧开,将卤水(经过一晚上发酵的老浆)倒入烧开的豆浆里,使豆花形成。
杨孟涛特别提醒,做豆花一种是老浆,另一种做法是石膏,还有一种是石膏和老浆,只有老浆豆腐泡味道正宗。豆腐泡有不可或缺的关键流程,那就是所用的调料,干香椿绝对不能少,其次是用大香、花椒、香叶共16中调料熬制的汁子以及上等的油泼辣子。
10月24日凌晨,不等天明,追寻着豆腐泡的香味,记者摸黑来到贠张村,探访其制作秘密。
在一条无名小巷,来到杨孟涛开的小店。从开机打豆浆,烧开豆浆做成豆花,从选择调料到熬制料汤,从烧开菜油到油泼辣子的制作,道道工序记者不停地按动快门,详细记录。
杨孟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把豆腐泡做成渭南一流水平,他用的原料是塬上出产的上等黄豆,年年收购的是塬上产的红香椿,腌制晒干,锅盔馍也是自己和妻子亲手做的。
天明时分,就有卖菜的市民和晨练的群众以及上班一族陆续前来吃豆腐泡,大约10点钟就卖完了。整理完店铺,下午两口子便开始烙饼子,泡豆子,忙忙碌碌一整天。到下午6点才基本忙完一天的工作。
拍完照片,记者开玩笑:我掌握了全部流程,你不怕我也做豆腐泡,掺你的行。
他笑着说:人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是我不怕,我已教会多个徒弟,使村上不少邻里脱贫致富。渭南人忒爱吃豆腐泡,最近连在巷口教英语的外国人也经常来吃豆腐泡了,市场大得很,师傅却太少。
听说,有一位部队的转业干部,出差回到渭南,第一件事就是吃豆腐泡。他的名言是:“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天不吃豆腐泡,浑身上下痛,哎嗨嗨,老碗端得稳。口口吃得紧,谁说泡馍不香,肯定把我会气晕。”
天刚一亮,老买主已将锅台围成一圈。
调制豆腐泡的“特制汤料”是其美味的关键。